满目青山,百姓的致富金山

18.07.2016  19:08
    中国绿色时报7月14日报道(记者 陈永生 林萍 傅凯峰 黄海) 一个数字十分亮眼。
  2015年,福建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4277亿元,比“十二五”规划目标增长52.8%。这在全国经济发展放缓、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颇为难得。
  一组数字体现实力。
  福建现有境内外上市涉林企业27家、“中国驰名商标”36件、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4家。
  “十二五”期间,全省林业合同利用外资19.12亿美元,实际到资13.11亿美元;林产品进出口总额320.6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17.4%。
  在福建,接触林农,可以看到一张张笑脸;接触林企,可以听到一项项规划。大家目标一致,要想方设法“掏森林的腰包”。
  现代竹业实现全竹利用
  福建的竹资源和竹产业,实力不容小觑。
  全省有竹林1601万亩,其中毛竹1495万亩,居全国首位。世界活性炭看中国,中国活性炭看福建。一个政和县的竹茶盘,产量占到全国的75%。福建竹业实现全竹利用,2015年创产值480亿元。
  福建有个现代竹业发展项目。
  2009年-2011年,省级财政每年投资2550万元;2012年-2014年,省级财政每年投资3500万元。6年间,省级财政合计投入1.815亿元,各项目县整合财政资金投入1.13亿元,还带动业主单位和林农投入3.34亿元。目前,福建正在实施第三轮现代竹业项目,从2015年开始,项目一定3年,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500万元。现代竹业项目极大地推动了竹产业发展,带动了竹农增收。
  永安是“中国笋竹之乡”。在这里,竹子取用不尽。走进永安“竹天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各类竹制品琳琅满目。当地推动“以竹代木”,减少木材消耗。永安年产毛竹2800万根,相当于减少采伐70万立方米木材,不但赢来毛竹经济,也赢来了一本漂亮的生态账。
  南平市建阳区徐市镇有2.7万人口,其中一半人的生计跟毛竹相关。宁德市在赛江两岸建起百里绿竹长廊,福安市溪柄镇白沙村有1200亩,科学经营之前每亩出笋300公斤,现在达到1000公斤左右,第一茬笋每公斤卖到40元,全村一年还有30多万元的竹材收入。政和县农民人均竹业收入3565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5.6%。
  福建龙泰竹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出口十几个国家,是宜家的供应商。4月25日,公司的4万多亩竹山刚刚通过森林认证。公司一期工程年消耗毛竹50万-60万根,带动当地毛竹价格提高到每根18-20元。目前,二期工程厂房已搭好框架,三期工程实现了园区三通一平。
  建瓯市有个福建省芝星炭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三版上市企业,用竹木加工的下脚料生产活性炭,年产活性炭2万吨,去年产值1.5亿元。公司董事长魏安国说,他们研制的口服活性炭,对治疗和预防痛风、高胆固醇、高血脂有特效。
  建瓯还有个福建万竹联盟竹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5月20日刚刚挂牌。联盟汇集了近20家竹加工小微企业,联手接单、联合加工、共闯市场。除了能生产异型竹具外,联盟旗下加盟企业还通过微波工艺,实现了整根原竹软化,不用去掉竹青和竹黄,保持了竹材的质感和强度。
  2015年,福建拥有丰产竹林基地600万亩。到2020年,全省丰产竹林基地面积将达到675万亩,竹山便道达到6万公里,竹业富民带动能力也将更强。
  花卉产业打造美丽经济
  南平市政和县东涧农民创业园。
  走进创业园,紫藤、葡萄棚架两侧,300亩大棚种植着文心兰、非洲菊、玫瑰等鲜切花,枯木、怪石点缀的多肉植物,棚内通道两侧栽着葫芦和南瓜,基地边上就是2.4公里长的紫薇大堤。
  大棚之前种蔬菜,2014年改种花卉,兼营休闲观光,一期投入3000多万元,年吸引游客两万多人次,鲜切花销到了上海,参与农户全部脱贫。
  2020年,创业园将达到3000亩,实现产值1.5亿元。
  目前,福建省设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2.78万亩,占全省花卉种植面积的11.2%,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连续14年亩均销售额超万元,位居全国前列。
  2015年,福建花卉种植面积114.04万亩,全行业总产值439.03亿元,销售额224.78亿元,出口额1.061亿美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了136.8%、137.3%、65.8%、63.5%,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福建已成为全国盆花与观叶植物重点产区和花卉重点出口基地,盆栽花卉出口量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
  福建现有花卉企业74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初步形成了漳州九湖、漳浦马口、漳平永福、连城朋口、清流蒿溪、闽侯南屿、南靖丰田、南安霞美、延平王台等多个花卉产业群雏形,产区群众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花卉业已成为“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新兴产业。
  “十三五”期间,福建将新建花卉苗木示范基地100个,带动建设花卉苗木基地30万亩。到2020年,全省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将达到140万亩,花卉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
  林下经济推进精准扶贫
  政和县石门国有林场原是伐木场、采育场。国有林场改革,商业性采伐停止,林场开始利用林间资源谋求发展。他们搞了100多亩试验,在杉树、松树树干上寄生铁皮石斛,在林下套种红豆杉,并间作了草珊瑚、黄精等中药材,对前景重新充满信心,对周边群众也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大手笔利用树上、树下资源做文章的是龙头企业。
  位于漳州市漳浦县的福建扬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铁皮石斛、金线莲组培苗5000万株,培育沉香等苗木2000万株,培育铁皮石斛规格驯化苗500多万丛。2015年,公司产铁皮石斛7500多公斤,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带动1000多户林农开展铁皮石斛等药用植物种植,面积1320亩,年产值1500多万元。
  福建恒实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则选择在油茶林下种植太子参、丹参等中药材。公司在柘荣县承包7000多亩林地发展高产油茶,在林下套种太子参、丹参等中药材2000多亩,其中太子参亩产值可达1.8万元,不仅提高了林地利用指数,还实现了以短养长。
  他们的发展,都得到了政府的扶持。
  4年来,福建省财政累计安排2.6亿元专项资金,扶持林下经济发展。各地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养和森林旅游,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2015年,全省林下经济实现产值804亿元,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户达104.6万户,户均增收6290元。2016年,福建下达林下经济扶持资金7000万元,其中5400万元向贫困户和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倾斜,占总量的77%。
  “十三五”期间,福建计划新增各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60个,带动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50万亩。到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基地面积达到1000万亩。
  森林旅游提升绿色福祉
  福建首创的森林人家,已经国家林业局推广至全国。
  福安市桃源山林下经济示范园,依山傍水、环境宜人,目前是三星级的森林人家。示范园占地350亩,2004年初建时是抛荒山地,如今雷竹、绿竹、名优水果、生态经济林就占到300亩。他们拥有全市最大的雷竹园、最大的散养土鸡场,年接待游客超过2.3万人次。
  桃源山庄是“福建省十佳森林人家”。他们还是生态教育基地。公司董事长陈允飞说:“要搞森林人家,前提是保护好身边的森林生态环境,否则森林人家就无从谈起。”
  目前,福建有森林人家示范点和授牌点308户,其中星级森林人家50户。全省已批建县级以上森林公园178处,面积18.9万公顷。
  居民身边增绿、社区休憩、就近康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立足供给侧改革,福建将加大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森林公园、森林人家、美丽乡村等旅游资源的整合挖掘。
  “十三五”期间,福建林业推出的10项重点工程,其中就有林业经济等富民工程、生态产品共享工程。两项工程提到,到2020年,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人数达1亿人次;新增国家森林城市3个、省级森林城市8个,重点打造省级以上森林公园50处,新增星级森林人家50处,对全省177处森林公园进行改造提升,营造乡村生态景观林1万亩,继续开展“树王”评选活动,新增省级生态文化村20个、省级生态文化示范企业20家。
  优材培育储备长期财富
  政和县有“中国第一楠木林”,面积105亩,有楠木1000余株,其中树龄最长的近600年,胸径超过150厘米,笔直参天。
  楠木林所在的东平镇凤头村团支书马炳芳说,楠木林是村里最好的名片,人人参与保护,现实收益不匪。全村育楠木苗十几万株,村民每年从楠木林中捡种子都超过1000公斤,村里统一收购、晾晒、精选后出售,每公斤售价220元。马炳芳说,1年生的楠木苗每株可以卖到1.2元,2年生的2.5元,3年生的5元。他们村为全县、全市提供了大量的楠木树苗。
  几百年的古树,就这样滋养着全村。
  把钱留在山上,能享受更高“利息”。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重点培育珍贵树种及大径材,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采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造林,并开展定株经营,6年生杉木林平均树高、胸径和亩蓄积量,均超过速生丰产林培育标准;顺昌县国有林场在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既有利于培育珍贵树种和大径材,又有利于水土保持。
  目前,福建已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127万亩、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48万亩、速生丰产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等基地935万亩。“十三五”期间,他们还将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50万亩,建设速生丰产林、大径林等战略性资源基地250万亩,并实施省属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20万亩、针叶纯林树种结构调整20万亩。
  竹木自有寿命,收益可短可长。
  2020年,省政府规划的林业产业总产值是5800亿元,福建林业还能像“十二五”一样,交出超值答卷吗?不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