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为何重现蓝藻水华
入夏以来,云南滇池北岸似乎成了蓝藻的“避风港”,大量蓝藻水华在这里汇集,湖面犹如绿色的油漆,还能闻到浓重的腥臭味。这一事件引起当地群众普遍关注。
“在水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蓝藻的多少和聚集程度,与温度、风、阳光息息相关,在这三大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滇池今年再次出现了蓝藻水华。”昆明市气象局局长李文祥分析说。
今年5月以来,昆明的平均风速约为2米/秒,属于很微小的风。都说“无风不起浪”,没有大风大浪,蓝藻就都漂浮在水面上。滇池来水主要依靠雨水、河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今年雨水较少且强降水多,大雨一降下,就把城市里的污染物集中冲进了滇池。此外,气温高,水温也就高,加之雨天少、阳光足,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造成滇池蓝藻大量生长、繁殖。
“风向决定蓝藻在哪里聚集。” 李文祥说,昆明地区盛行的风向为西南风和南风,5月以来风向更加集中。从南往北吹的风将整个滇池内漂浮在水面上的蓝藻汇集到了北岸,形成了近期发生的蓝藻水华现象。受到西山高大地形的影响,风刮到滇池大坝附近时风速大大降低,使这一带成为了蓝藻的“避风港”。而这一带恰恰是游人最多的区域,也就容易产生负面舆论。其实除了北岸,滇池其他水域蓝藻数量与往年相比并没有明显增加。
产生这样的气象条件,是因为今年以来云南省的天气显得特别“任性”,不少地区都出现了 强对流、持续干旱、气温骤变甚至冰雹、强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而这些频发的天气状况与厄尔尼诺事件关系紧密。在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诸多地域中,云南是较为特殊的一个。 滇中以东、以南如版纳、景洪等地强降水频发,降水量也明显偏多;而滇中以西如楚雄等地降水却明显偏少,旱情明显。昆明则处于降水的过渡区域,降水不均异常明显。
5月以来,昆明市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雨天气,但5月至7月上旬,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278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13%。特别是滇池周边的晋宁、呈贡、安宁、嵩明偏少了2成至5成,而主城区、石林等地的降雨量却比往年偏多。同时,今年的降水以单点强降水为主,降水天数减少得就更加明显。同时,昆明还出现了旱涝交替、气温持续偏高的情况。据统计,5月至7月上旬的平均气温为21.5℃,较历史同期的19.9℃偏高1.6℃。
与滇池相比,同在云南,气象条件类似的洱海却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蓝藻。李文祥认为,这是由于洱海水主要来自雪山,湖水温度低,加上旁边的下关向来风力强劲,大浪会不断把蓝藻推进湖水深处,难以生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