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聚焦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 人民日报配发短评

26.05.2014  12:45

  5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人民日报25日在要闻2版刊发通讯《下山溪村下山记》、新华社23日播发通讯《福建宁德:扶贫扶智更扶志 弱鸟要先飞》,聚焦“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30年来,从“输血”到“造血”,从扶智到扶志,赤溪村实现了从穷山村到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更成为闽东地区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奋力摆脱贫困的生动缩影。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配发短评《扶贫要因地制宜》,短评说:

  中国地域广大,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扶贫的方式方法理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说,如果老百姓渴了急需饮水,你却给他吃红烧肉,他就不觉得你为他着想;如果老百姓饿了想吃饭,你却给他穿华丽衣服,他也未必会领你的情。

  “挂”在高山上的下山溪村,根本问题在于自然条件过于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投入,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宁德市从实际出发,对550多个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偏僻高山村和海上“连家船民”实施“造福工程”,整村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重新安置,既“输血”又“造血”;既扶贫,又扶志。30万名贫困山民和“连家船民”,从穷山恶水中来到了生活条件更为适宜的地区,从茅草屋、破渔船搬进了砖瓦房,从根本上告别贫困。

  我国扶贫成就举世公认,但仍有1亿多人没有摆脱贫困,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坚持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变迁或许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