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一溪碧水映青山——福建永春县生态建设纪实

31.05.2016  11:46

自2012年开始,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对桃溪流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总投资30亿元,治理污水排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实践,永春县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农村治污之路,实现了“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的预定目标。2015年年底,永春县被确定为“全国100个农村污水全面治理示范县试点”。

   建人工湿地255亩,既治污又美化环境

  5月的永春,蓝天碧水。笔者来到吾峰镇湿地公园,只见园中水杉亭亭玉立,美人蕉、梭鱼草等千姿百态,野花星星点点散布其间,藤类植物争先恐后地爬上木栈道,清澈的溪水从园中潺潺流过,一派田园风光。

  笔者遇到来园中游玩的一对母女。姓陈的年轻妈妈是附近吾西村人,她说:“过去村民经常把垃圾倒在这里,脏水也直接排到溪里,臭得要命。现在镇里每个村都有污水处理系统,垃圾也统一处理,溪水清洁了,臭味消失了。这里又建了一个公园,孩子们很喜欢来这里玩。”小女孩接着说:“这里有花,有水,还有鱼,可好玩了!

  近年来,永春在全县开展中小流域河口湿地和生态河道建设,建成治污和休闲相结合的人工湿地255亩,其中湿地公园6个。县政府还将用5年时间,在现有桃溪沿线湿地公园的基础上串点成片,创建集保护保育、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实习、观鸟和青少年自然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桃溪国家湿地公园,涉及6个乡镇,总面积3.32平方公里。

   在人口集中区,分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沿溪而上,走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边,县有关人员介绍:“这底下是前年建设的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这里地势比较平坦,有一定的落差,可利用落差,将生活污水通过管道网络格栅井汇集到厌氧生物处理池,净化后排入人工湿地,让植物吸收处理后,可达到二级水的标准(即水质良好),最后排入溪中。

  站在自家门前68岁的陈成宗老人,指着面前的池塘说:“前几年,村里污水横流,猪粪满地,现在村前屋后到处干干净净。这口池塘名叫‘半月池’,过去很臭,现在一点臭味也没有了。

  漫步村中,只见古厝处处,古树挺立。村支书陈建华说:“茂霞村2012年成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周末和节假日来玩的游客很多。刚开始做污水处理系统时,不少村民看到埋下的几个罐子,认为不安全,表示反对;后来看到并没有问题,溪里的水变干净了,村里还有人办民宿、卖土产赚了钱,大伙都开始积极支持。村里规划在6个片区各做1个污水处理系统,现在已投入使用2个,还有1个在报批。

  吾峰镇镇区所在地吾中村,推广的则是微动力好氧污水处理模式,即在氧化塘(沟)内配套建设微型动力曝气设备。据介绍,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土地利用面积有限的地方,如镇区、城郊接合部和新建农村居民点(小区)。

   对居住分散的村民,安装污水单独处理系统

  笔者了解到,对于农村污水,能够接入市政管网、纳入县污水处理厂的,全部纳入处理厂处理。不能纳入且人口集中的地方统一建设净化设施,但农村还有不少零散居住的农户,统一建设有规模的污水处理系统,会造成较大浪费。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2012年开始,永春开始探索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高效处理的办法。

  在桃城镇丰山村村民陈永明家的后院,地下设置一个塑胶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通过这个设施处理后,即可通过管道排入溪中,同样可达到二级水质的标准。据介绍,在设施内的过滤器表面,大量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可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目的。

  “一点味道都没有。”陈永明指着从管道排入溪中的清水说:“这个装置可以用30年。”据介绍,近年来,永春在全县推广这种设施1万多套,有效解决了农村分散独户污水处理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污水乱流、臭气熏天的地方不会让人产生幸福感。全面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顺应群众的要求,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截至目前,永春县已建成15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生活污水1.2万吨,9万村民受益,为改善农村水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昨日我省局部发生暴雨
受副高边缘以及低层切变影响,昨天我省出现分散性暴雨。据5月30日6时~31日6时统计,共有20个县(市、区)的37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武夷山市雨量超过100毫米为123.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