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溪源明笋获农业部认可 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01.09.2017  13:28
三明溪源明笋获农业部认可 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 新浪
三明溪源明笋获农业部认可 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 新浪
三明溪源明笋获农业部认可 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 新浪
三明溪源明笋获农业部认可 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 新浪
三明溪源明笋获农业部认可 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溪源明笋,我们先祖流传下来的遗产,已有上千年历史,至今仍是身边的美食

  最近它获得一项荣誉

  8月24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17年第二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建宁县溪源乡提交的“溪源明笋”成功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专家评审,成为该县首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

 

  上千年的纯手工加工工艺

  据《建宁县志》记载,溪源明笋发源于建宁溪源,始于宋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常采用木桶压制,因其压榨笋可保留到明年(翌年)食用而质味不变,故称明笋。“溪源明笋”加工工艺于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溪源明笋加工工艺具有纯手工、原生态技术特点,明笋产品营养价值高,无污染,是无公害天然绿色食品。

  总之,溪源明笋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较高的人文历史及知名度、品质独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溪源明笋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销往江浙、上海等地,年产值达到4亿多元。

  此次 “溪源明笋”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不仅意味着“溪源明笋”有了自己独特的“身份证”,受法律保护,还有效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打响“溪源明笋”的品牌,促进溪源笋竹产业乃至整个农业事业的健康发展。

  体验千年制作工艺

  这里沃土千里,远离城市喧嚣,孕育尖笋无数。

  溪源乡位于建宁县东北部,属高寒山区,是“明笋”发源地,素有“明笋之乡”之称。溪源“明笋”加工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继溪源乡陈让龙首创后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特别是三寸笋尖被誉名“金凤尾”。

  明笋制作流程

  赶着初升的太阳,笋农上山挖笋,踩着落日的余晖,家远的便会住在山上。

  从刨土采挖开始,要经过水煮杀青,浸泡冷却,合适才分切,压榨发酵,日晒等25道物理工序的历练。

  经过日晒后,便成了成品,20斤鲜笋才能做成1斤明笋。

  竹令人清,清风徐徐,清节虚心。竹的萌芽——竹笋也令人清,吃起来清香满齿一肚子白玉。食笋习俗很古老,自古以来,竹笋就被视为上好的蔬菜。大美食家苏东坡那句“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