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天气当防中暑 野外徒步防控风险
现在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很多家长把一年中最大的出行计划放在了这个假期,准备带孩子外出看世界、见世面、长知识。近年来,一种带孩子徒步旅行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不少人认为,以这种方式旅行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山川美景,更能够磨炼孩子的意志,增强耐力和吃苦的精神。各大旅行社为顺应市场需求,推出不少徒步线路,国内、国外,长、中、短线应有尽有,吸引了很多家庭。
对于徒步旅游市场的蓬勃热情,医生们更多的却是感到担心。北京儿童医院内科丁翊君大夫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采访时不无忧虑地指出,野外徒步可能会遭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儿童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差,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很容易生病,所以,带孩子野外徒步旅游时,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健康问题。
丁翊君说,像饮食卫生,意外伤害等这类情况,家长们都会关注得比较多,只要多加注意,一般不会出现大问题。但夏季徒步旅行,对孩子而言最大的威胁是中暑。过分暴露在烈日下而又缺少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就有可能发生中暑。而在相同气温条件下,湿热比干热更容易引起中暑。
的确,今年的这个夏天不同以往,全国从南到北雨水太过频繁,并且气温偏高,几乎各地都是湿热的天气。尽管现在从时令上讲已经立秋,但暑热并未退去,有些南方地区的气温白天竟高达近40摄氏度。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徒步旅行,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年人而言,都将会是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儿童体力不如成人,对恶劣气候的适应力也相对弱,因此家长不能以自身的感受来衡量、揣测孩子的身体感受,一定要特别重视暑热天气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将危险度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野外徒步防孩子中暑,处理措施要得当
高温中暑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身体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而发生体温调节障碍,以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病情与个体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有关。中暑的程度也分为轻、中、重度,轻则头晕、呕吐,重则出现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
丁翊君大夫说,孩子在炎热的环境中长时间行走、饮水量不足、活动量过大,都可能引起中暑。这时家长要特别留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就预示着中暑将会发生,需要马上找阴凉处休息,及时补充水分。
1.孩子皮肤发红、发热、干燥,也就是体表摸起来很热,但不流汗。丁翊君说,这是中暑最典型的症状之一。2.较大的孩子会有头晕、恶心、失去方向感,而且昏昏沉沉的现象。3.孩子情绪烦躁不安,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甚至进入抽搐或昏迷状态。
一旦发现孩子有中暑的症状,家长不要惊慌,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孩子的情况就会好转。
首先,立即将孩子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然后,让孩子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这时如果孩子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应及时更换干衣服,同时,使用凉湿的毛巾冷敷孩子头部等办法为孩子尽快散热,使孩子的体温降至38℃以下。如有条件最好打开电扇或空调,但风不要直接朝孩子身上吹。也可以掐中暑者的人中穴、内关穴以及合谷穴,或者身边有带针之类的物体,可先将其用火消毒,然后用针浅刺人中,并挤出血滴,这两种方法对于大汗虚脱的孩子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之后在孩子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每隔10到15分钟给予一些不含咖啡因的清凉饮料,但有呕吐或意识不清者勿给。也可让孩子喝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如果自觉情况不能很好缓解应送医院就医。
对待中暑者很多人的做法是让他们大量饮水。然而丁翊君大夫特别提醒,中暑后忌一次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另外,当孩子出现中暑症状,不能让他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因为中暑的孩子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化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学习急救知识,做足准备,以应对突发事件
家长们带孩子出游最先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首先对旅游项目、旅游地点要有选择。家长应选择适合孩子游玩的项目,不宜参与攀山、漂流、蹦极等剧烈活动。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慧大夫提醒家长们,在外出前一定要认真学习一些急救知识,并针对旅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掌握一些应急处理措施,比如儿童溺水后如何进行快速心肺复苏,儿童跌伤后如何进行简单包扎,以及对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进行预防,如防止晒伤、蚊虫咬伤等。
带齐必备物品,准备充足是安全出行的前提。李慧提醒家长,外出旅行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天气因素或者突发情况,儿童机体免疫与抗病能力较弱,在外出期间的发病率比成人要高。家长要携带常用的药物:如感冒、腹泻、止痛、咳嗽、防蚊虫叮咬这类的药物,已知有过敏体质的还需备好治过敏的药物。
有的地方昼夜温差大,需携带夜间防寒衣物;南方雨水多,需携带雨伞;高原地区紫外线较强,需携带防晒的道具,如防紫外伞或者防晒霜;孩子运动量大,容易出汗,要准备纯棉或透气性好的衣服,更换衣服。
另外,外出时餐饮及各方面卫生条件比不上在家里,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外出旅游水分消耗大,所以最好多食汤食及清淡食品为佳,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适当配些瘦肉,尽量少食油炸、油腻食品,以防引起消化不良。儿童习惯游玩时乱摸乱碰,家长应备好消毒湿巾及餐巾纸,餐前餐后保证儿童的饮食卫生。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儿童外出旅游时容易因游玩过于兴奋,家长要保证儿童的睡眠,使其保持充足的体力。
专家列出一些徒步旅行必备用品,供参考。
防晒霜:最好随身携带SPF值在15以上的防晒霜。
帽子:最好是帽檐很大可以耷拉下来遮住孩子的耳朵和脖子的那种帽子。
爽身粉:意在保护皮肤,但不能扑过多的粉在孩子身上,以免被孩子吸入,影响其呼吸系统。
保温壶或保温瓶:用来装低温的食物和饮料,因为高温情况下食物、饮料容易变质。
充足的水:孩子需要饮用大量的水补充其身体在高温下消耗的水分。
太阳镜:要给孩子配备儿童专用的太阳镜。
小手巾或纸巾:用来擦汗或临时遮阳。
防暑药物:藿香正气,能散热消暑、解毒辟秽。人丹: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清凉油: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有轻微的烧伤、烫伤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十滴水:适用于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患者。风油精: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
相关链接
勿陷入6大防暑误区
误区1:夏季凉水冲脚更凉爽。人体脚底的汗腺较发达,夏天出汗多,用凉水洗脚,会使已经扩张的毛孔骤然关闭阻塞,锻炼后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经常这样做,不但会使脚受凉遇寒,时间长了还会导致排汗机能障碍。
中医认为,夏季的梅雨季节,暑多夹湿,人的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就会出现没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风寒感冒,让人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误区2:轻薄面料轻便又清凉。夏季很多漂亮的衣服都是用轻薄的化纤面料制作的,面料重量轻、价格廉、花色品种多。其实,夏季人体出汗很多,而化纤布料虽然轻薄,但吸水性、透气性均差,皮肤很难通过汗液蒸发进行散热,因而夏天穿这类面料的衣服并不凉爽。同时,汗液的过多滞留,还会使皮肤分泌物腐败、发酵,加之合成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混入的单体氨、甲醇等化学成分对皮肤刺激较大,因而容易诱发过敏和多种皮炎。棉、麻、丝等天然纤维是夏季穿衣的最好选择。
误区3: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不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镜片的颜色越深并不说明防紫外线的能力就越强,太阳镜防紫外线的功能还和镜片的材料、工艺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茶色、灰色的太阳镜较好。灰色镜片可吸收红外线和98%的紫外线,而黄色或茶色镜片能滤除大量对眼睛伤害较大的蓝光。其他镜片的颜色选择应以周围环境的颜色不失真、物体的边缘清晰、能有效识别不同颜色信号灯为原则。
误区4:解暑的绿豆汤、凉茶饮料应该多喝。为了防暑降温,很多朋友喜欢喝绿豆汤。绿豆汤虽好,但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
从中医的角度看,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能多喝绿豆汤,否则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特别是处于月经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绿豆汤,以免伤害身体引发痛经。
误区5:热天吃冷食冷饮没问题。为了防暑降温,许多人喜欢吃喝大量的凉菜、冷食、西瓜、冰镇啤酒、冷饮等。中医专家指出,烈日炎炎的盛夏,人体实际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如果贪吃过多冷食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因此,大家不要贪凉,以免使身体健康受损。
夏季饮料还是以热饮为主。因为热水进入人体后,虽然当时感觉热,但中枢热敏神经元反射后使得皮肤毛细血管的毛孔迅速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汗腺分泌增强,从而促进排汗,将人体内部的热量带出体外,真正使体温下降,而且这样的凉爽是持久的。
误区6:夏季应该多吃“苦”。苦味食物中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舒张血管的作用,不少人觉得只要上火了,就可以吃些苦瓜、野菜,喝苦丁茶等苦味食物来下火。
实际上,这些苦味食物多适合泻肝胆、胃肠之火,如果有喉咙疼痛、口臭、眼睛发红等症状,可以适当吃点“苦”;而对于口舌生疮等心火症状则不适用。吃“苦”也要适度,过多食用或食用苦味过重的食物,可能会损伤脾胃,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