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湾仔警署见证变迁 香港退役警员感慨时代变了

31.05.2014  23:22

中新社香港5月31日(记者 赵建华)只有四层楼高、外表灰色的旧湾仔警署,安静地立于繁华的香港告士打道边。川流不息的汽车在脚下快速驶过,身边不时冒起的摩天大厦早已遮住了这座拥有82年历史建筑的昔日光芒。曾供职于此的退役警察,对逝去的时光念念不忘。

一位叫李金华的退役警察说,时代变了,好多东西都变了。1969年自己加入警队之初,湾仔没有这么多高楼,包括香港会展中心在内都是后来填海建成的,当时(旧湾仔)的警署是很漂亮的建筑。

李金华接受采访的31日,香港警方在旧湾仔警署举办庆祝香港警队成立170年的展览,介绍香港警队发展、服务社区的历史。李金华和其他退役警察重返故地,往事历历在目、感慨良多。

1932年建成的旧湾仔警署,直至上世纪60年代一直临近维多利亚港,直接俯瞰水路两道。警员站在警署的露台,船来船往的维多利亚港近在眼前。但后来,填海工程不断向维多利亚港延伸,更多的建筑把警署挡在了身后。

这座见证了填海造地时代变迁、经历过香港经济腾飞的建筑,如今,原有的殖民地建筑风格仍被保留,原有的火炉、楼梯、窗户都得以留存。

比这座建筑历史更长的香港警队经过170年的发展,已由最初的30多人扩充至3.6万多人,警署也由最初的9座扩至89座,遍布香港岛、九龙、新界各地。迎接香港回归、抗击“非典”(香港称“沙士”)、应对台风来袭、打击犯罪、保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时,总能见到警队的身影。

除了香港市民,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亦可随时寻求警方帮忙、一解燃眉之急。在街头巡逻的警察大都同时懂粤语、普通话和英语,少数警察还能听懂南亚方言。

但这支不断为香港赢得口碑的警队,如今却面临日渐增大的压力。曾服务警队36年、如今经常跟现役警察沟通的李金华说,警察做100件事,99件都做得对,只有1件做错,也会被人投诉。香港游行集会的次数越来越多,不断有人挑衅警员,甚至动粗口。面对挑衅,警员只能一忍再忍,一旦忍不住,就中了人家的圈套、被指滥权。

李金华2005年退休后,人口只有700多万的香港,发生的游行集会等公众活动次数迅速飙升:2006年达2228宗,2007年超过3800宗,2008年、2009年分别超过4200宗,2010年超过5600宗,2011年升至6878宗,2012年更是达到7529宗。2013年稍有下降,但仍多达6166宗。2004年、2005年则分别只有1900余宗。

李金华介绍说,自己供职警队时,游行示威不仅要比现在少很多,他们(游行示威者)更守规矩得多,会事先跟警方沟通好、理性表达诉求、不敢乱来。现在一群只有2、30岁的年轻人不好好读书,被人教唆,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天天闹事。你去问他为何要反对,他们自己也答不上来,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其实原因很简单,出名后有人会获高薪酬。

提起一位如今经常在公众面前向特区政府官员甚至行政长官抛掷物品的立法会议员时,李金华笑着说,以前他参加游行集会时,只会媒体镜头前表现得“勇猛”一些。媒体记者一走,他就立即变得温和,不敢像现在这样(乱来)。

同样面对警察,为何游行集会者越来越激进?面对记者追问,李金华只是笑着说,现在的警察文明多了。

继续追问,李金华还是笑着说,以前遇到闹事的,警察当天可能不理你(不执法)、明天也可能不理你,但后天半夜三更可能就会有警察敲你家的门,闹事者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警察的权力所在。

在旧湾仔警署报案室,李金华指着接案警员所用的办公桌说,以前的桌子比现在高很多。警员坐在一人高的桌子后边、高人一等,报案人要站着、仰着头才能看见警员。现在的桌子不及成人腰高,报案人坐在桌子前,桌子后的警员要经常跑来跑去。

感受到时代变化的退役警员,不止李金华一人。上世纪50年代加入警队、今年88岁的叶脉也觉得,现在跟以前比“差好远”(差距很大)。“我当差(任职警察)时,议员到立法局开会,必须(穿西装)打领带。现在的议员去立法会开会,穿T恤衫。

时代变了,包括李金华、叶脉在内的许多老港人感慨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