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奋战150天 “拼”出一汪碧水蓝海
来源:厦门日报
工作人员用管道检测机器人开展“溯源排查”。 (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本报记者 叶舒扬
通讯员 朱阳曌 刘也凡
炎炎烈日,走访泥金社、五缘大桥北侧等地的排海口,现场协调解决问题——近日,湖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一线调研、开会研讨,专题研究部署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
40件中央交办的信访件已提前完成销号,污水管网、排海口整治等工作有条不紊推进——湖里区以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细之又细的行动举措,确保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各项任务。
最近,湖里区积极落实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大会部署,围绕污水断头管打通、溯源排查、正本清源改造、晴天污水零排放的目标对标加压,生成一批项目。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补齐短板,这些项目将成为湖里区推动岛内大提升、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的重要抓手。
狠抓项目落实、大干快上出成效——湖里区将全面组织项目施工,摸清全区排水管网的家底,落实好排海口“一口一策”截污综合整治,推动年底湖里区排海口晴天污水“零排放”目标的实现。特区发祥地必将以整改的实际成效交出合格答卷、取信于民,让高颜值成为湖里的烫金名片、成为湖里发展的永续优势。
挂图作战 确保实现晴天污水零排放
位于湖里区市政园林局的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指挥部办公室,“150天”倒计时标牌醒目显眼,完整详细的项目清单贴满一整面墙。自指挥部成立以来,湖里区全面落实相关工作要求,扎实推动辖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随着指挥部正式实体化运作、人员到位上岗,大家都以高昂的热情投身工作,为湖里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尽职尽责。
湖里区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三个工作组。其中,办公室挂靠在湖里区市政园林局,下设综合协调组、项目推进组、督查巡查组。以加快项目推进为目的,湖里区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采取“倒排进度,挂图作战、专班负责”的方法,抓紧开展湖里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相关工作。
早一天实现“零排放”,早一天让群众满意——湖里区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层层落实、加压加力。为解决排海口晴天污水排放问题,湖里区由区市政园林局及湖里生态环境局牵头,对辖区范围内的入海排放口进行多轮摸排,明确了市、区两级整治主体。
5月14日,湖里区市政园林局专门召开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动员会,只争朝夕推进“奋战150天”,响起大干快上的“发令枪”,持续推动排海口整治、污水管道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结合已开展的EPC项目对排海口进行溯源排查,湖里区形成了“一口一策”的整改思路,计划7月初排查完成后提出整治方案并整改,确保2020年底实现辖区晴天污水零排放。
今年,湖里区排海口整治、污水管道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内容包括约15.14公里断头管补齐、混接路段污水管网补齐,38.4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溯源排查,以及14.6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雨污分流改造,总投资约9.17亿元。目前,湖里区三个EPC项目已完成溯源排查工作,县后东等五个片区的溯源排查项目已进场作业,全部15个项目基本按照序时进度正常推进,工作开展有序、高效。
全面排查 清理城市排污“毛细血管”
乍看上去,出现在湖里区市政园林局工作人员眼前的,只是海边墙体上一排随处可见的孔洞。在上个月的排查中,他们留心多走了两步,在那里多待了一会儿。于是,一个位于机场北片区的隐蔽排海口得以“真相大白”。
发现排海口,是污水治理的第一步。排海口的大小、形态各异,既有一米多高的大孔洞,也有墙上开凿的一个小孔。为了尽可能找齐这些排海口,工作人员们沿着沙滩找、贴着栏杆找、租船出海找,几乎走遍了湖里区海岸线的每一寸土地。对于那些可疑的孔洞,他们还会不同时间多次来,确认是不是排海口。
在湖里区市政园林局的努力下,湖里区完成了对全区排海口情况的全面排查,目前仍有27处排海口存在晴天排水现象。要给排海口制定整改方案,就需要探明排出水流的源头。以发现的排海口为依据,从这些排污终端溯源而上,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排查”。
几天前,记者来到位于高崎渔港片区的溯源排查项目现场,发现几位工作人员正围着一处窨井忙碌着。项目负责人巫嘉伟告诉记者,他们正准备为一段地下污水管网进行“测绘”,刚刚完成准备工作。
用于“测绘”的工具,是一台行动便捷、小巧精悍的管道检测机器人。随着工作人员的熟练操控,绑着绳子的机器人缓缓驶进管道,并在管道内自动探路前进。通过高清摄像头,机器人将管道内的情况实时传回地面的电脑屏幕。不一会儿,机器人自己爬回了地面,轮子上沾满了泥。“我们会对管道情况进行分析,判明水从哪里来、哪些管道错位、哪些管道破损。”
地下管网就像城市排污系统的“毛细血管”。因污水整治而开展的溯源排查,就像给湖里的排污系统做了一次体检。目前,湖里区三个EPC项目已完成溯源排查工作,县后东等五个片区的溯源排查项目已进场作业。这为接下来开展“正本清源”工作,从源头上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湖里区将按照市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指挥部的要求,再启动剩余12.2平方公里的溯源排查工作,完成总面积50.6平方公里的溯源排查。今年年底,湖里区将确保实现溯源排查工作“全覆盖”,摸清全区的排水管“家底”,形成全区排水管网“一张图”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炎炎烈日中,施工工人双脚陷在泥土里,将地下管道附近的土往外铲。这里是位于南山路EPC项目试点片区的康乐新村二期小区,地下管网的溯源排查工作已经完成,正进入“正本清源”阶段。
在湖里,“正本清源”的核心就是实现居民区的“雨污分流”,从源头截断生活污水直排入海的可能性。居住在典型的老旧小区,大多数康乐新村二期小区的住户都在直通屋顶的排水管上接了一根分管,导致雨水与污水混流。因此,“新设立雨水管道或者安装雨污分流器,都可以实现‘雨污分流’”,项目施工负责人谢马勇告诉记者。
为了做好“雨污分流”,设计师刘川岛与谢马勇一道“爬上爬下”,走遍了小区里的每一栋居民楼。与排海口治理“一口一策”相对应,小区居民楼同样是“一楼一策”——是否新设立管道、雨污分流器接在什么位置、是否“平改坡”,都要听取每一楼栋居民的意见。“我们还会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调整设计方案,当天排查、当天修改”,刘川岛告诉记者。
小区施工条件艰苦,机械车辆难以进场,都要靠人力施工;在小区无法开展夜间施工,防止扰民;施工造成居民出行不方便,还要倾听群众诉求,争取他们理解……“正本清源”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这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工程,我们必将打起十二分精神,尽其所能完成任务”,谢马勇这样说道。
包括南山路EPC项目在内,目前,湖里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正全面开展,共有15个项目,涉及居民小区、“村改居”社区、工厂等。本月初,江头片区在已明确开展溯源排查工作的基础上,正进一步开展片区正本清源改造工作和浦园村、后埔村的末端截流工作。该项目采用EPC招标模式组织招标,以确保项目在2020年底完成江头片区的雨污分流工作,从而确保筼筜湖水质及景观提升。
名词
EPC项目
EPC即工程总承包项目,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湖里区目前生成三个EPC项目,主要解决南山、兴湖片区,五缘湾大桥北片区,高崎渔港、机场北片区(鳌山路)、厦鼓码头等片区16.5平方公里的溯源排查、正本清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