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借力3D打印技术 湖南进行首次尝试
18.06.2014 18:10
本文来源: 新华
6月17日,湘雅医院对外宣布:血管外科和放射科专家在3D打印技术的指导下,为一名八旬老人成功开展了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该院血管外科主任黄建华介绍,此举是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临床领域的首次尝试。
今年5月底,长沙八旬老人文爹爹在医院检查时发现长有腹主动脉瘤,危及生命。黄建华介绍,正常的腹主动脉直径约2公分,但文爹爹的肿瘤不断膨胀,主动脉直径达到6公分。随着瘤内血液不断流动,肿瘤随时可能像吹气球一样破裂,进而导致患者死亡。
传统治疗方法是通过腹部一个30公分的大切口来充分显露腹主动脉后,再阻断肾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即瘤颈)和动脉瘤远端的双侧髂内动脉、髂外动脉的血供,从而将瘤体剖开并置入人造血管。这类开放式手术方法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
本次手术前,医院与3D打印企业展开合作,将文爹爹由CT扫描获得的影像学数据,通过进一步精细化处理后,获取精确化的空间数据,从而转化重建为三维模型,最终通过3D打印技术将文爹爹的腹主动脉瘤及周围血管等比例地精准打印出来。
“这样便于我们在手术前充分了解到腹主动脉瘤的大小、长度、形态、角度等关系,从而为精确选择血管支架、设计手术方案、制定手术入路等提供参考,并提前预计术中存在的困难。”黄建华表示,3D打印技术的应用使治疗走出平面化的局限,感受更加直观。另外,还能在术前与患者及家属更直观地沟通了解病情,使家属加深对手术方案的理解。
黄建华表示,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主动脉夹层、血管闭塞等都可以采用该技术进行辅助治疗。
本文来源: 新华
18.06.2014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