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妈祖祖庙:让渔民纷纷变身老板

22.06.2015  13:30
222.jpg - 福建之窗
来源: www.ptxw.com

  6月5日下午6时,莆田市湄洲岛宫下村渔民周金通和妻子卖完捕获的海鲜,骑着农用三轮车回到位于海边的家中。当天收成不错,周金通扣除油钱和渔网折损,赚了400元钱。

  而就在周金通隔壁,已经有20年没有捕鱼的周金华开着高档SUV拉着4名游客回到自家开的民宿。仅这一车旅客他就有600元的收入。

  湄洲岛,妈祖诞生地,岛上的妈祖祖庙,在每年妈祖诞辰日和妈祖升天日期间,都会受到海内外无数船员和游客的祭拜。这个岛因此也被誉为“东方麦加”。在这座岛上,旅游业逐渐代替传统捕鱼业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守护神,妈祖正用另一种方式保佑着一方水土安居乐业。

  ■这里是航海者的精神圣地

  今年4月,中国单人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在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前,前往莆田湄洲妈祖祖庙,恭请两尊妈祖神像上船,举办祭海仪式,祈求妈祖保佑一路顺利、平安。

  出海船员来妈祖祖庙祭拜并不新鲜。妈祖文化源于“海丝”,最早的信奉者是从事海上贸易的船工、商人。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妈祖一直是航海者的精神支柱。正由于相信妈祖能保佑世人,千千万万的商贾、船员、渔民才能勇敢无畏、百折不挠地征服大海,开辟出海上丝绸之路。

  同时,凭借着海丝的传播,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妈祖宫庙,信众2亿多人,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在研究妈祖文化。而据《莆田县志》记载,妈祖林默(又称林默娘)“羽化升天”那年,雍熙下昭立通贤灵女庙于湄洲岛。这座通贤灵女庙即今天的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林默的庙宇,其建设年代为世界之最。

  “每年都会有无数游客前来祭拜妈祖,我们岛上所有村民也信妈祖,在诞辰日都会去妈祖庙烧香”周金通的母亲今年87岁了,在她的记忆里,她祖父那个时代就有外地人来岛上祭拜妈祖。“这里是航海人的精神圣地”她告诉记者,在很多年前就有游客这样形容湄洲妈祖祖庙。

  ■妈祖用别的方式保佑村民

  正由于湄洲妈祖祖庙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有了改变。

  6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湄洲岛宫下村,村内弥漫着海鲜的腥味,家家户户门口都堆放着渔网,只是许多渔网已经破损不堪,看上去很久没有人使用。

  “宫下村有600多户居民,现在只有一半还在捕鱼。”周金通今年47岁,他记忆中祖上四代都以打渔为生。“凌晨四五点出门,下午三点回来,然后自己去市场把鱼卖掉,几代人都是一样的生活,只不过现在我们捕鱼的船从木船变为小艇。”

  至于打渔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周金通指了指隔壁。这是一栋四层高的楼房,墙表面贴着玻璃和瓷砖,楼房内装修豪华。“这是一栋民宿,租给游客住,一晚从100元到300元不等,坐着喝茶就能赚钱,现在村民很多都把自家的房子装修后申请成为民宿,谁还打渔啊,赚的少,一条命还只有一半自己把握,遇到大风浪说不定就没了。”

  “每年六月到九月,台风频繁,可出海捕鱼的好天气很少,平日的收入也不稳定,好的时候三四百一天,差的时候还要亏小艇的油钱,一年就七万元左右的收入。”周金通有两个儿子,现在都没有捕鱼。“从小就不学,我也不逼他,如果不是还没有攒够钱装修房子开民宿,我也不捕鱼了。”

  “妈祖现在确实在用另一种方式保佑着我们。”周金通家隔壁的民宿老板名为周金华,20年前,他也是一个渔民。但他发现慕名来湄洲岛游玩的游客逐渐多起来后,开了两家民宿,生意十分火爆。“一年有十多万收入,比打渔赚得多,还没有任何危险,这也要感谢妈祖!”

  文/图  记者 朱晖 赵伟

湄洲岛妈祖庙

  原标题:

  湄洲妈祖祖庙:让渔民纷纷变身老板

  作为妈祖诞生地,旅游业正取代传统捕鱼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