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游=乞丐游?这个世界真值得我们抛弃一切去看吗
北石在阿富汗达拉米亚湖畔
邂逅千年金字塔
最近,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在网上被热炒,在全民围观宣泄之中,更多的是大家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叹。然而,在“辞职 旅行”“休学旅行”“间隔年”“穷游”这些概念一次次冲击着年轻一代人内心的时候,我们其实应该冷静下来去想一想,这个世界,真的值得我们抛弃一切去看 吗?而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更好地去看这个世界?
大学毕业需不需要“间隔年”?
2014年我正在为自己辞职游历作最后准备的时候,有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到我,说希望和我同行。在交流中他表现出了对于毕业即将进入社会的迷茫与惶恐,想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当时我告诉他,你现在应该做的,不是去看这个世界,而是看懂自己。
是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刚刚毕业的时候,选择了采用“间隔年”的方式游历旅行。激活梦想也好,逃避就业压力也罢,大多揣着一份说走就走的洒脱和45度角仰望天空的忧伤想。
这样一份出走的勇气的确可嘉,年轻人当有这样的魄力和洒脱。但回到现实,是不是一定要在人生的这个时间点去完成这个理想?说走就走的背后是不是全然不用考虑外在因素?我觉得不尽然。
第一,请不要以迷茫抵抗迷茫。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极度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所以想通过长途旅行找到自我。然而,我认为 旅行只是旅行,生活才是生活。你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在旅行中将更难解决。况且,刚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没有任何社会阅历,你甚至都不 是很清楚这个社会需要什么、你自己能在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就贸然出去看世界,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越走越迷茫。当有一天你回到现实会依然困惑,甚至更难融入社 会时,这旅行至少失去了一半意义。
第二,请不要让父母再为你的梦想埋单。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基本没有自己的积蓄,想要去完成周游世界的梦想,仍然需要花费父母的钱,这并不是一个成年人应该做的事。
第三,请不要轻易放弃应届毕业生的黄金身份。众所周知,每年的企业招聘都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应届毕业生群体。而应届毕业生在职业规划、发展前景、应聘门槛上的确都占优。所以,不应该为了一件在未来还有机会做的事轻易放弃自己以后不会再有的身份。
所以,我并不建议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用“间隔年”的方式进行长线旅游,1~3个月的行走没有问题,但别动不动就半年一年以上。所谓什么 年龄就该干属于这个年龄的事,对于心怀周游世界情结的年轻人来说,大可先通过工作进入社会,一方面可以真正认知这个社会的格局以及自己能在其中扮演的角 色,对自己和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有一些自己的积蓄。等到时机基本成熟时,再选择“间隔年”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相信这样的行走会有更 多的意义和不同的体会。
当然,这个时机可能是4年5年,也有可能得花上10年,因人而异。
穷游等于乞丐游?
提起背包客,大多数人会把穷游与之相联。的确,因为长期行走在路上,很多人不得不严格控制自己的旅行费用,希望通过节俭的方式走更远的路,看更多的景。
在路上的确也遇到过很多资深背包客,特别能省钱。能走路的就绝不坐车,能坐公交车的就绝不打车,能睡多人间床位的就绝不住单间。在我看来, 选择这样一种穷游的方式,并不是真的因为他们穷到无法支付费用,也不是计划好了住50元床位就打死也不会去住100元单间的刻板,它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对 于旅行的态度。
一方面更多地磨练自己的心智,另一方面节省一部分开支用于未知的旅途。
我在埃塞俄比亚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个中国背包客,辞掉了渣打银行的工作开始四处旅行,遇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外面流浪了三年。他随身背着帐 篷,一周大概五天都会露营,也带着厨具,通常自己做饭。一个曾经在新加坡读书又在渣打银行工作的人应该不会没有积蓄,然而他说,他热爱这种行走的方式,因 为这样他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当地人,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
所以,穷游更应该是一种身体的体验和精神的体现,是一种真正考验自己的行为。但它也只应该是与自己相关。
然而,的确也存在着一些打着穷游的旗号,却依赖别人的同情行走在路上的人。曾听闻有个人,长期行走在路上,摆过地摊赚路费,也做过代购来挣 钱,但这毕竟收入有限而且比较劳累。于是,他通过朋友圈放大自己在路上的苦累,打着梦想的口号,时不时找自己的关注者要个红包,动不动发个朋友圈渲染自己 走得多苦多累,依靠着关注者的一笔笔资助继续旅行。
在这个世界上坐在家里的人永远比走在路上的人多,所以总还是有些善良且不能远行的人会给在路上叫苦叫穷的人提供资助。当然,钱的多少不重 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行走,依靠别人对你的同情和盲目羡慕去完成梦想,未免让自己的梦想蒙上了一层迷雾,甚至还搭上了自己的自尊。
有些东西,比旅行更加重要,比如独立,比如自强,比如尊严。
之前网上也有过很火的帖子,抨击一些背包客靠卖身蹭吃蹭住旅行,虽然一棒子打死所有背包客全面否定穷游过于偏激,但的确在路上存在着这样的 一些人,他们靠牺牲自己身体换取免费住行,他们靠渲染自己穷苦也要完成梦想来获取别人同情和支持,这样的方式,已经让自己的旅行褪去了本真的色彩。
所以,如果想去长线旅行,请用正确的方式为自己的梦想埋单,停止叫苦装可怜,用自己正当的努力,让穷游变得更加干净。
旅行只是休闲?
在路上遇到过一个女孩,去过五六个国家,她旅行的方式就是跟着别人,所有的行程都按照被跟随者的意愿进行。不做攻略,不查资料,也不和当地人交流,每到一个地方就拍几张照片,然后发发朋友圈留下个位置继续跟着别人走。
当有一天我拿出印度国旗的照片给她看时,她居然不认识是哪个国家的国旗,我有些惊愕,因为她曾反复说过印度是她去过的最喜欢的地方。
当然,我并不是想表达一定要知道你去过国家的国旗,只是单纯觉得既然是一场不完全以休闲放松为目的的长线背包行走,去了解所行国家的一些基本情况是起码的。
然而,在行走的路上你会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人只是为了刷个景点留张照片在旅行。他在谈到泰姬陵时,只会说那儿真美却从不去关心这个建筑背后 的故事;他走了一圈欧洲之后,只会感叹那里的建筑大同小异看多了就累,却从没想过去了解一些欧洲艺术最浅显的历史;他看了一趟金字塔只会说失望,根本没有 想象的雄伟却从不去思索几千年的古迹深藏过的文明。
这就回到了那个终极命题——我们为什么要去旅行?旅行应该给我们带来什么?
或许有人会说,旅行哪有那么复杂,我只是想出去走走看看而已,不要给旅行这么多条条框框。
是的,没错。没有人有权利去评判这种行为。然而生活本身已经很不容易,我们花了很多钱,费了很大劲,坐上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或者火车到一个新 的地方,不应该只是去坐着大巴,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拍几张照片然后发发朋友圈就完了。如果只是这些,旅行怎么能给予我们改变与收获,怎么能带给人更多力 量?
旅行,如果说它只是一场娱乐的话,也请为这场娱乐披上文化的外套。
旅行,它更应该成为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对话,这种对话,在历史中,在文明中,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更在自己的心中。
我们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旅游路线和方式,在出发前多了解一些当地的文化历史,不再走马观花,拒绝打卡式拍照,全身心投入到旅途的探索中去,真正找到旅行能赋予自己的最大意义。
最后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件简单、快乐且有价值的事情。
所以,世界这么大,你想怎么看?这个世界,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意义,不要着急,让我们慢慢去看,慢慢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