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人相伴16年”的教育方式不可复制

31.07.2014  20:11

  为防止儿子沾上网瘾,16年来,她一路陪儿子上网、组战队、打游戏。这位妈妈把打游戏作为独特的育儿经,培养出了一个乖巧、可爱的兵儿子,成为周边亲朋好友中的育儿典范。(7月30日《重庆晚报》)

  正如专家所言,思路虽可取,做法待商榷。上网打游戏容易产生网络依赖症,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子都难以避免,只是最终的程度不同而已。假若孩子没有迷上网络游戏,而引导者和体验者自己迷上了,那么其不仅无以把孩子从游戏中带出来,也可能把自己牵扯进去。毕竟人的定力自己有时也很难把握,就像很多打击传销的人,结果进入了其组织之后也难以避免。

  两年前,四川南充有一对夫妻,由于妻子不小心染上毒品,并有了毒瘾,多次劝妻子戒毒未果后,男子决定自己先吸毒,然后陪着妻子一起戒毒。然而,戒毒却没有男子想象的那么顺利。网瘾同样是一种依赖症,跟吸毒在原理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在这种情况下,或许正如有的人认为的那样,“陪孩子上网是最好的办法”,但前提是陪他玩玩其他的,把其注意力从单纯的游戏中分散开来,而不是陪其打游戏而加重其依赖性。

  如果从整个教育过程来说,所谓的“育儿典范”其实并不值得称道,网络依赖症的危害性有科学依据,如何预防和治疗也有其特殊的办法,“中国式好妈妈”或许对此并没有多少了解。事实上,“王文睿对《传奇世界》并未入迷,反倒是妈妈唐天韵入了迷”,显然让一个对网络游戏入迷的母亲,去引导和规范孩子有规律的上网,以便在“游戏人生”中学会乖巧懂事,做到健康、品德好、独立,确实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合理引导和帮助孩子,确实需要讲求很多的方式方法,中国妈妈并不代表就是“中国式好妈妈”,因为在家庭教育方面,中国家庭离现代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式妈妈离世界式妈妈,也有很大的距离。

  开放式教育也好,体验式教育也罢,介入其间确实弥足珍贵,但必须要在自我的可控范围之下,要对行为后果的风险有所预判,要对走向和趋势有清晰的判断,如此的教育方式才是科学而可行的。并非对孩子的行为给予理解,并亲自相伴就值得称道,如果载体本身就有问题,这样的尝试就可能两败俱伤。“游戏人相伴16年”的教育方式不可复制。如果妈妈和孩子最终都迷上网络而无以自拔,那么此时谁又来挽救同时沦陷的母子呢?(郑州晚报 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