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民风·清风——福建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清风行动”纪实

01.03.2018  13:11

  1月31日,福州市长乐区委召开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区、镇、村三级干部出席,区信用办、金融同业公会、诚信促进会、冶金行业协会、金峰镇金峰村敬老院等在会上纷纷做出承诺、发出倡议。

  2017年,福建省共查处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问题65起,处理76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5人,追责问责相关领导干部12人。

  去年,发端于长乐的移风易俗“清风行动”由点及面在全省深入开展,八闽大地党风民风持续纯化,清风扑面而来。

  这一切,始于一封写给省纪委主要领导的群众来信。

   抓好党风:发挥“头雁效应

  2016年底,一封群众来信寄给省纪委主要领导。来信痛陈长乐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的旧俗之弊,坦言陈规陋习已成为老百姓长久以来的心中之痛。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学新的高度重视和致力推动下,一场移风易俗“清风行动”迅速在全省拉开。

  省纪委此次开展移风易俗的工作思路明确到位: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抓起!首先抓好党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党员干部怎么抓?党委扛起主体责任,纪委担负监督责任,动真碰硬,真抓真管。

  抓住“关键少数”。长乐制定党员干部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情况报告公示等制度,要求党员干部不得违规操办或违规参加婚丧喜庆事宜。

  通过一年来的整治,长乐婚丧喜庆活动滥发红包等现象基本刹住,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歪风得到遏制,社会风气明显改善。第三方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度,群众对该区移风易俗的知晓率、支持率、满意率分别高达98.70%、99.61%、99.74%。

  在总结长乐经验的基础上,省纪委在9个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共选取10个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联系点,针对各自不良风气开展治理,全省各地的移风易俗“清风行动”也纷纷展开。

  一系列务实有力的整治举措,激发了“头雁效应”,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

   带好民风:百姓受益最大

  从2017年起,“不晒嫁妆晒公益”正悄悄替代原本福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土豪婚礼”,成为刷爆朋友圈的新话题。

  石狮某企业年轻CEO王炜煌的婚礼现场,新娘既没炫嫁妆也没穿金戴银,桌上摆的都是普通菜肴和酒水,宴请宾客的数量也不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对新人表示要将婚宴节省下的10万元捐给“育苗助学工程”。

  王炜煌的做法不是个例。如今,在八闽大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家境殷实的老百姓简办或不办红白喜事,将节约下来的钱款捐资做公益,已成为新时代的新风尚。

  一增一减间,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

  “移风易俗真是好,移掉了我们这些贫困户的烦恼。”说起安溪县虎邱镇罗岩村从去年起取消办“佛生日”宴的老习俗,前年底才摘掉“贫困帽”的林双木开心不已。他说:“一场‘佛生日’宴下来,至少得花个三五千元。现在好了,再也不用为撑场面而犯愁了。

  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坦言,“因礼返贫”“因宴返贫”也是贫困群众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在推进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随着移风易俗的深入开展,让贫困户不再遭受传统陋俗的绑架,无疑为全面脱贫增加了砝码。

   清风劲吹:建立长效机制

  全省各地积极探索,结合实际建立长效机制,给党员干部在婚丧喜庆方面划定红线。泉州重新修订《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暂行规定》;厦门针对中秋传统“博饼”习俗,提出严禁公款“博饼”等“十条禁令”;莆田市北岸开发区制定出台《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嫁喜庆等事宜“六带头六严禁”》……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四风”问题整治的重要内容,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严防歪风陋习、不良习气反弹复燃。2018年春节前后,省纪委组织的专项暗访活动悄然展开、持续进行……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目前,全省80%以上的建制村(社区)修订了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融入其中,“全民参与、自我约束”成为乡村新气象。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纷纷修订行业自律章程,用章程刹住行业内部的歪风陋习。

  以机制为保障,长抓不懈,找准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的契合点,把纠正“四风”有力引向深入,把移风易俗往深里抓、实里做,已成为全省上下的一种共识、一种自觉。

  1月22日,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部署,强调要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发扬钉钉子精神,推动移风易俗深抓实做,以点带面、巩固深化。(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 通讯员 陈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