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让孩子学会感恩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二十四个节日之一,清明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祭祀日子,也是感恩的日子,当我们在祭拜先祖时,学会了感恩祈福,懂得了珍惜生命,感恩自然;在清明,先要对逝者感恩,为先人祈福;也要为自家祈求平安、健康、如意;更不能忘记对在世的大家感恩和祝福,通过带领孩子参加清明节参加祭祀、亲近自然、绽放风筝、养花种草等活动,使家庭生活更加幸福、甜美、生机盎然,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带领孩子参加祭祀活动。清明祭祖,其内涵就是孝文化,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通过祭祀,给孩子提供一个认识孝文化环境,让他们知道感恩;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扫一扫烈士墓,参观革命纪念馆,献上一束花,给孩子讲讲先烈们的英雄故事,创造一个耳濡目染的机会,一枝白菊,一个鞠躬,使孩子在这种环境氛围中,去感受对先人的尊敬和敬仰。通过祭祀活动,感悟“祖”字真正涵义,最终体现在感恩自己的祖国,“我和我祖国,一颗也不能分割,你永远是生命的一首赞歌”。
带领孩子亲近自然活动。清明节还有一个名字:踏青节,清明节前后,正是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绿意盎然、山花浪漫。家长带着孩子沐浴清新秀美的自然风光,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感悟魅力十足的春天,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可以增强孩子的五官感受能力,父母给孩子讲述大自然各种颜色的特点,听水的流声,鸟的啼鸣,让孩子在小溪边玩水,在花丛中玩耍,通过这些活动,常常会引起无限的好奇,使孩子感恩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带领孩子绽放风筝活动。放风筝,就是古代清明节习俗,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风筝,晚上放风筝时,会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放风筝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清明节的习俗,还可以强身健体,放风筝,可以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
带领孩子种花养草活动。“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这个时候,带领孩子,在参与种植、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过程中,会加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教育孩子像对待朋友那样来热爱树木、花草和昆虫等,孩子对生命和自然的爱会增强并植根于心中,并形成一种相互同情相互依赖的情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寻找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使之懂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怀念先人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感恩教育,让孩子不仅可以真正参与其中感受清明节的文化氛围,清明节,让孩子学会感恩。(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