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浸透家国情怀

05.04.2016  11:25

  杜鹃啼血,翠柏吐绿,哀乐低沉。清明节前夕,各界群众纷纷前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向长眠在这里的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哀思。清明节祭奠英烈的活动,在各地陆续举行。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流传下来的习俗有很多,植树、放风筝、踏青等不一而足。不过,流传最久远、影响最深远的清明节习俗还是祭祖扫墓。几乎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很多人都要去墓地祭扫,没有条件成行的也会朝着远方祭拜,以这种中华民族古老而又独特的方式来慎终追远,表达对先人的“思时之敬”。

  除了在清明之际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以外,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民众或去烈士陵园、红色纪念馆等场所,或通过网络开展祭奠英烈活动,表达对这些为国家和民族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的缅怀和敬仰,这无疑拓展了清明祭扫的丰富内涵,使清明这个传统节日不仅包含浓浓的血脉亲情,还有一种民族向善的道德情怀。

  祭奠英烈是对生命的敬重。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怀抱着保家卫国、济世安民的理想,或在战争年代的炮火中冲锋陷阵,或在和平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稳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开展祭奠英烈活动,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对为国捐躯的英烈们的告慰,是对生命的敬重。

  祭奠英烈是对正义的护卫。一个时期以来,网上出现了一些抹黑英雄的不当言论,质疑“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炒作“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叫嚣“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这些言论不仅混淆了视听、歪曲了历史,同时也伤害了民族情感。今天,我们祭奠英烈,就是对解构英烈事迹的不当言行最有力的回应,维护了英烈们的崇高形象。

  祭奠英烈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英烈们虽然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也的确是短暂的,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是永恒而又崇高的,他们血液里曾经流淌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以及为了正义事业和革命理想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不断砥砺前行。今天,我们祭奠英烈,就是对这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传承。

  今天,我们用祭奠亲人一样的虔诚和真心去祭奠英烈,不是为了给清明这个传统节日作一个简单的标注,而是发自内心对先烈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对自己国家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度认同,这种认同是对民族精神的呼应,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更浸透着深深的家国情怀。(福建日报 刘根生)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