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黄标车 让龙岩市民可以深呼吸
由于尾气排放控制技术落后,一辆黄标车的尾气排放量相当于5至10辆新车排放量,因而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27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加快淘汰黄标车是我市防治大气污染的一项核心工作。我市接下来将加大淘汰力度,在年底前完成全面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黄标车任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打响攻坚战 年底前淘汰4383辆黄标车
“淘汰黄标车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省黄标车淘汰工作计划,今年我市范围内计划淘汰黄标车4383辆,其中2005年底前注册登记的营运黄标车2038辆。
公交车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但是公交车尾巴“冒黑烟”的问题则一直备受诟病。市民纷纷吐槽,这污染了大气不说,还有损城市形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龙岩公交已陆续淘汰56辆旧车,新添50部新车,但目前还有59辆“非绿标”公交车在使用,年底前将全部淘汰。
为推进黄标车淘汰进度,我市先后出台多部细则、实施办法,建立黄标车淘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环保、交警、交通、商务、财政等部门分工协作,建立联动机制、分解任务,建立并执行定期调度通报预警和联合督查、约谈等制度。
“我市还专门出台补贴方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来鼓励提前淘汰的黄标车所有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每辆车可获得4000元至15000元不等的补贴。
三大突出问题 重视不够、补贴滞后、未入状态
近日,黄标车淘汰工作联合督查组在督查发现,各地的黄标车淘汰工作进展滞后,与任务差距较大。截至11月15日,全市共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黄标车970辆,对比9月30日前的数据,淘汰工作进展滞后。据了解,各地普遍工作不够积极主动,淘汰工作进展迟缓,部分县(市、区)甚至尚未真正启动该项工作。
督查组指出淘汰工作中突出表现的三大问题。一是领导重视不够。部分县(市、区)分管领导不够重视,主要领导也未过问,更未召开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部署会,没有将淘汰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乡(镇、街道)、落实到人、落实到车。
二是补贴政策落实严重滞后。我市关于黄标车的报废补贴方案已出台近一个月,但各县(市、区)均未执行。至11月25日,除连城、永定、漳平已出台补助措施,其余各地尚未出台。截至11月20日,全市未发放一例车辆补贴。
三是各县(市、区)普遍尚未进入工作状态。通过督查了解,各地均处于布置准备阶段,未开展实质性淘汰工作。
努力的方向 积极应对加大淘汰力度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省政府要求,2017年底前淘汰要全市范围内所有黄标车。此项工作任重道远。而如何全面完成这项目标,则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协作。
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各级环保部门加强环保标志管理,建立数据共享制度,配合交警部门做好台账管理、路面限行等工作,同时,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实施尾气检测,严惩弄虚作假的机动车检测机构。
交警部门应加大催告力度和执法力度,督促黄标车车主及时申报淘汰车辆。按照政府发布的黄标车限行、禁行区域,加强路检,加强处罚力度;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配合环保部门加强道路行驶车辆环保合格标志的监督检查。
交通运输部门应开展营运黄标车清理整顿行动,严格控制核发营运证,对于从事非法营运的黄标车从重处罚,促进车主淘汰。
各县(市、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必须切实担起责任、履行职责,采取措施。抓紧出台黄标车报废补贴配套政策,落实、兑现补贴资金,加快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进程。
相关部门也应起带头表率作用,及时淘汰部门所属的公务黄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