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法院:信息化建设进入“互联网+”时代

20.08.2015  12:10
  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物难查控……传统工作模式下,被执行人玩起“躲猫猫”,转移财产,法官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涵江区法院创新执行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执行工作信息化建设,“借力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以更精准的查控、更强硬的惩戒、更透明的公开,破解“执行难”,促进执行工作提速增效,着力解决被执行人难寻、被执行人财产难查、被执行人财产变现难等执行难题,实现“互联网+”执行新模式的转变,促进执行工作提速。

  涵江法院为此配备执行录像仪6台、单兵执法记录仪2台,对执行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实现执行指挥中心与执行现场的协调互动。在法院信息指挥中心大屏幕中可以看到,执行员正向被执行人下达法院传票和执行通知书,并告知其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将被行政拘留。“每次外出执法,我都会告知被执行人,执行过程已经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一个月以来,再也没有遇到暴力抗法者。”法院执行庭陈法官说。现场的画面和声音通过执行人员随身携带的单兵执法记录仪,通过3G网络传输到指挥中心,犹如装上“千里眼”,将执行现场尽收眼底。指挥组坐阵指挥,灵活掌控执行现场各方位的情况,随时与现场执法人员对话,询问情况,下达指令,在对执行工作进行有效统一指挥的同时使执行工作更公开透明,确保执行程序的规范化。执行指挥系统建设,就是要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多方配合、快速反应、自动支持的有效平台,使执行联动机制真正“”起来,“”起来,畅通起来。

  利用网络执行查控平台,加强“点对点”执行查控力度,强力推进执行查控网络建设。对执行财产难寻等问题,拉开了“织网”工程序幕。针对被执行人难通过执行查控系统,同协执银行以电子文书的方式,实现了对被执行人个人信息的查询及对有关财产的查询、冻结、扣划,并在限制被执行人融资信贷、投资置产、担任高管等方面加大信用惩戒力度。据法院执行庭统计查控平台建设以来共发出查询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指令62237条,查询存款1582.58万,查控效率大幅度提高。

  推进网络司法拍卖,网络司法拍卖公开、公正、透明,实现了“零佣金”拍卖。网络空间可打破地域限制,竞拍人只要进入网站,点击司法拍卖,就可以根据地区、物品分类作出竞拍选择,选择范围更广、种类更多,大大提高拍卖的参与率,有利于解决被执行人财产变现难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执行效率。涵江法院自推行网络拍卖以来发布拍卖公告32条,拍卖、变卖不动产10处、车辆4辆,有效提升执行效率。负责人表示,入驻司法拍卖平台,是涵江法院运用“互联网+”理念,以网络信息技术助力审判执行工作的新举措,也是贯彻落实执行工作“一性两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主动公开执行环节和信息。晒出执行流程,规范执行案件信息录入工作。将办理执行案件过程中的节点信息、财产查控情况、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以及结案情况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当事人的知情权、监督权,将执行工作充分暴露在阳光下。利用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平台,全方位曝光打击失信被执行人,加大信用惩戒力度。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一律纳入最高院失信名单库进行信用惩戒。同时综合运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力度。通过网站、微信等自媒体实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便捷、广泛、高效传播。涵江法院利用“12368”短信平台向当事人发送执行动态短信11241条,上网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106条,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新的互联网革命风起云涌,法院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信息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服务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来开展。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审判执行工作各个环节的实时管理和监督,动态“体检”、实时监测,确保司法公正。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新司法为民举措,尽可能方便群众诉讼、减轻群众讼累,不断拓展司法为民的空间。要大力深化司法公开,善于通过信息平台加强与群众的信息共享,畅通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及时改进工作,更好地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责任编辑:林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