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培育滨海产业新区升腾临港经济新梦

24.12.2015  12:52
涵江培育滨海产业新区升腾临港经济新梦 - 福建之窗
来源: www.ptxw.com

  风从海上来,向海而生,因港而兴。

  经济发展从沿海起航,在港口登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浏览中国地图,聚焦各大海湾,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崛起的港口群和城市带,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区域竞争新态势,港口城市靠什么重塑新的竞争优势?就是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设立自贸区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借势借力,实现港口辐射半径的最大化、港口功能的最大化、港口经济的最大化,形成强大的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

  开发临港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服务国家战略、提高城市竞争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涵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实施“336工程”,奋力推进临港产业。

  ■科学规划布局提升层次

  浩淼大海,流金淌银。转身向海,大力发展兴化湾滨海临港产业,是涵江科学、和谐、率先发展的战略选择。

  站在“十三五”新的起点上,我市经济发展格局规划“一核两翼三基地”中的东北翼,是涵江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港口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建立闽台经贸合作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是涵江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主战场。

  12月21日,记者再次来到涵江港采访。在涵江区港口办的办公室内,材料堆叠如山。一本封面印着“莆田市涵江滨海产业新区总体规划”字样的长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翻开长册,滨海产业新区各方面规划方案明细有则。

  面对挑战,能否张扬优势,推动临港产业迎头赶上,决定着涵江能否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占得先机。按照规划,涵江滨海产业新区,北面以沈海高速公路边坡线为界,东北向至萩芦溪口江口岸线,西南到木兰溪三江口岸线,向南至兴化湾海里,规划区总面积为56.16平方公里。

  抢先布局,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契机,再造港口竞争新优势。规划形成“一核、两心、四轴、多区”的空间结构。其中,“一核”即依托围填海区建设的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工业产业区,未来将打造成涵江区的产业核心地区;“多区”从新区功能布局划分为:工业产业集中区、港口码头与堆场区、涵江港口物流与增值服务区、三江口港物流区、萩芦溪口生活服务配套区、三江口镇村庄改造保留区和木兰溪口服务配套区。

  在规划功能的13个片区中,工业产业就有4个片区,分别是涵盖范围总用地约10.96平方公里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区、约4.38平方公里的食品工业产业区、约3.50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区、约1.91平方公里的新材料产业区。从滨海产业新区的规划中不难看出,涵江区是实施“336工程”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布局,集中精力围绕发展电子信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主动融入自贸区建设,打造自贸区延伸区。

  ■产业转移涌向临港“洼地”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依托港口,打造强而有力的临港产业,已成为新形势下涵江城市发展的现实选择。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决定了涵江临港经济具有巨大的后发潜能。

  战略是方向,产业是骨架。日前,涵江区召开的区委八届十三次全会,描绘了“十三五”发展新蓝图,明确提出要按照“龙头拉动链条、链条集聚产业、产业形成园区”的思路,全力培育主导产业。

  滨海产业新区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附加值高的临港产业,引导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打造为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和综合生活配套中心。突出招大、选优、引强,全面开展对接龙头产业、龙头企业的招商活动,计划到2020年临港产业实现投资200亿元。涵江区港口办主任林文清说:“产品可持续发展情况、市场优势、绿色环保等,是滨海产业新区选择项目的先决条件。目前已引进一批龙头型、税源型工业企业,生成一批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重大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十三五’规划实施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

  食品工业产业区以百威英博雪津食品工业园为龙头。百威英博雪津啤酒迁建项目是莆田食品加工千亿支柱产业的龙头项目。该项目总规模240万吨,其中一期年产150万吨,将成为亚洲单体产能最大、全球设备技术领先的世界级啤酒工厂,目前已动工建设。围绕该项目,我市还规划了雪津食品产业园,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国内一流的食品饮料企业,建设产业链配套项目,加快打造产业集聚区。福建中粮制罐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2条两片罐生产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电子信息产业被列为我市重点发展的3个500亿新兴产业之一。总投资240亿元的高新技术面板项目则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区真正的“巨头”。涵江重点发展液晶显示器、通讯终端和LED等新型光电行业,该项目的落地,进一步促进涵江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层次,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壮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区则以总投资16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为龙头,建设年产15万辆整车制造基地,预计2017年11月可实现投产与销售,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此外,上海电器、德国西门子计划投资10亿元,建成福建风电机整机制造基地、西门子电器制造项目。

  ■集疏运建设助新区崛起

  “涵江拥有发展临港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入挖掘港口优势,必将为涵江发展拓展出新空间。”谈到涵江发展临港产业的前景,林文清充满希望。

  涵江滨海产业新区已具备两铁(福厦铁路、向莆铁路)、两高(沈海高速、莆炎高速)及省道201、202,国道228、324的交通枢纽。未来五年,涵江仍将着重解决港口物流、集疏运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创造集疏运条件。只有海铁、公水、空港联运,才能更好发挥港口功能优势,做大做强产业新区,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

  在滨海产业新区规划的空间结构中,“四轴”为产业新区主要对外通道,包括北侧的沈海高速公路及市政管廊形成的综合轴、福厦联十一线快速交通轴、江涵大道和荔涵大道对外交通轴。

  在《滨海产业新区综合交通规划图》上,记者看到一张纵横交错的交通网就像编织精细的蜘蛛网一般。产业新区规划主干路网呈“六横九纵”网格状分布。“六横”即东西向的主干道路,包括联十一线、锦岚大道、江海路、涵锦大道、哆中路和布津路;“九纵”为南北向的主干道路,包括锦江大道、荔涵大道、后郭南路、人民南路、三江路、林湾路、竹笆路、华涵路和三华路。

  “十三五”期间,涵江区还将规划港口铁路专用线,并开辟兴化湾航道,计划在明年开工建设一条由南日水道至江阴、涵江港区的53公里、7万吨航道,助推滨海产业新区的崛起。

  港助城兴,港为城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正在加速,发展临港大工业时不我待,并已成为涵江经济着眼未来进行全局性结构调整的必然路径。思想激活,思路变新,涵江已经谋划出一个崭新的发展战略,一条临港产业的崛起之路正悄然铺下……

  (湄洲日报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图为位于涵江滨海产业新区的世界工业物流巨头——普洛斯物流园项目一期3栋仓库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及室外路基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实现投产运营。项目投产后,将聚集一大批高品质的物流企业,有力推动我市物流产业的全面升级。 湄洲日报记者 蔡昊 摄

图为涵江滨海产业新区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抢先科学布局,再造港口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