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涵江区打造文明创建品牌筑牢“精神高地”基石

03.06.2015  10:10

  2011年,涵江区首次荣获“省级文明城区”称号。

  2014年,涵江区以优异成绩再次跻身“省级文明城区”。

  今年2月,我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这标志着我市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当前,全市上下正奋力推动、着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我市中心城区组成部分之一,涵江区如何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提升文明创建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更好地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莆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涵江区委、区政府瞄准新高度,开启新征程,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一个载体、加强社会管理的一大抓手、提升市民素质的一条途径、造福人民群众的一件实事,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迅速行动起来,以务实创新的举措、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以赴投入到创建工作中。

  区委书记沈伯麟说,对于涵江而言,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不仅是为了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更是一项不断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促进城市文明进步的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

  区长陈万东说,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是小命题又是大文章。要将这篇大文章写好,关键是要树立“细管理”的理念。城市管理水平是城市文明最直接、最直观的表现,必须“建管”并重,双管齐下,真正让群众生活舒心,安居乐业。

  涵江区文明创建活动的鼓点激越,脚步铿锵。

   ■全民参与——打一场创建攻坚战

  创建文明城市,市民既是建设者,也是最终受益者,既是过程的参与者,也是结果的裁判者。涵江区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文明创建工作的主力军,坚持从宣传发动入手,推动全民参与其中。

  为民谋利,着眼于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这使得涵江文明城市建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凡事依靠群众,是涵江城市文明不断提升的可持续之路。

  走在涵江大街小巷、公园商场、机关学校,随处可见文明创建宣传语。开辟“创建文明城市  共建美好家园”专栏63块,布置公益广告1900多块,发送公益宣传短信20多万条……这组数字可以佐证涵江区正借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强劲东风,众志成城,大踏步向前,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

  5月22日上午,涵江区城管办干部俞永宁正在布置新一期的“城市管理动漫进校园、社区”活动。这时,他手机上的“涵江城市管理大家谈”公众微信平台跳出一条信息,原来有群众在这个城管办建立的公众微信平台上反映问题。他放下手中的工作,核实后便进行处理。公众微信平台,搭起了涵江文明创建工作中部门与群众沟通的即时桥梁。

  涵江区还设立“曝光台”,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邀请群众参与,并公开曝光群众反映强烈、有碍秩序、有害卫生、有损形象的不文明、不卫生、不道德现象,以此推动城区突出问题及时有效解决,文明城市建设持续升温。

  全区44万群众广泛参与,共创共享是涵江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动力所在。

   ■重在实效——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城在变美、路在变宽、楼在变高、车在变多……有着千年历史的涵江城,每一天都在加速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变化。这也是涵江区委、区政府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等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     

    遵循城市建设规律,从完善基础设施和推进新城建设入手,涵江区通过组团式开发,打造“一核四翼”城建新格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三年来,全区共投入200多亿元,累计实施各类城建项目253个,新建及改扩建主要道路14条,并同步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全面启动324国道两侧的11个旧城片区改造,实现征地拆迁和安置房建设均超200万平方米。

  涵江区还从公共安全秩序、环境卫生秩序、市场经营秩序等层面入手,提升社会秩序管理,使得城区运转更规范,管理更有序。

  由于新建小区附近菜市场不足,不少小摊贩便占道摆摊,经营起“马路菜市场”。这些“马路菜市场”固然方便了周边居民买菜,但也造成出行困难,噪音侵扰等。塘北路就是一个典型的“马路菜市场”,华侨新城、凯旋天下、宝厦金象花园等附近小区居民叫苦不迭。“我们家都不用闹钟,每天早上5点多,楼下菜市的嘈杂声就会把我从睡梦中吵醒。”家住宝厦金象花园的居民黄桂芳说,送孩子上学更让人头疼,送女儿上幼儿园,只有40米宽的马路,每天却要花十多分钟的时间来横穿。

  为还道于民,涵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联合公安、工商、街道、社区等,对“马路菜市场”进行专项整治。不论风雨烈日,执法人员每天都定点定岗进行监管,并加大巡逻力度,发现乱摆摊现象就予以劝离乃至取缔。

  经过阶段性的整治,“马路菜市场”散了,拥堵现象明显减少。但小摊贩流动性强,回潮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涵江区经研究决定,由涵西街道办事处牵头,城管、交警、市政等部门共同配合,在塘北路附近规划出一块地,建立临时市场。流动摊被引导进来,肉类、蔬菜类、海产类统一规划布局,市场内井然有序。涵西街道办事处网格服务中心还安排巡逻员每天18个小时、分3个班次,在该路段执勤,防止回潮。如今的塘北路,路面整洁宽敞,群众出行顺畅无阻。

  连日来,在街心绿地上,工人们忙着绿化补植;在河道整治现场,挖掘机正截污清淤;在繁华路段,交警挥汗指挥交通……每一项创建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文明创建工作,成败关键取决于细节。路面垃圾有人清,河道排污有人查,街边占道有人管……这些工作虽然细小,但都贴近百姓生活。城市文明也在细节改善中不断提升。

   ■众志成城——携手构筑精神家园

  生活因城市而美好,城市因文明更美丽。近年来,涵江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好人,并由个体向群体、社会层面扩展,构成城市文明靓丽动人的风景。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一城春风。自2008年,中央文明办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以来,涵江区先后有2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2人入选“福建好人榜”,上榜总人数居全省第一名。

  涵江区文明办主任翁金度介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林水英、福建省“十佳孝敬之星”郑爱平、热心助学的革命后代郭克绍、妈祖精神小传人陈周璇,还有深夜巡逻时勇斗持械歹徒、身负重伤的江口边防派出所民警郑俊峰等,都是文明涵江的代言人。“涵江好人”已经成为莆田乃至全省公民道德建设的闪亮“名片”。这些好人大多来自基层一线,他们可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宏伟壮举,却以孝行义举、敬业奉献、无私无畏、诚信友爱、节俭养德的精神品质感动着身边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代表,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来”的身边榜样。

  在涵江街头各个主要交通路口,都有劝导文明交通志愿者。他们耐心解答市民询问,照顾老幼病残孕或有困难的市民安全过马路,引导市民遵守交通法规。

  在好人典型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目前,涵江区的志愿者注册登记人数达1.6万人,志愿服务队有近百支。这些志愿者在扶贫帮困、植树绿化、交通劝导、无偿献血、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汇聚起强大正能量,辐射着“好人效应”。文明,如锦上添花,让涵江“好人”品牌熠熠生辉。文明,似春风化雨,让涵江城乡生活更加美好!

  文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创建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涵江区正通过不断擦亮“好人”品牌,积极打造“好人之城”,让好人精神不断升华,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涵江区委文明办 陈夏子)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