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全民消费:买房花费最大 农民工有钱不敢花

22.05.2014  20:12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每一天,13亿中国人的私人消费平均达到90.4亿美元,占世界私人消费总量的8%,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新兴消费正重塑中国人的经济图景

  中国的经济魔力,让一切都变得皆有可能。

  11月11日是阿里巴巴集团发起的“中国消费者日”。2013年的这一天,位于杭州阿里巴巴集团西溪园区的一块65平方米、重达5吨的液晶大屏幕前,不断跳动的数字即时显示着当天电子商务网站天猫的交易活动情况。

  到第二天凌晨时分,计算机统计的结果出来:24小时里,天猫全天交易额达350.19亿元,交易笔数1.88亿笔,产生了1.52亿个包裹。

  这些交易都被计算机详细记录下来,并形成巨量的大数据库,近乎全息地储存起中国当下最真实的消费数据。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消费模式,正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了10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总额为1.85万亿元。

  这甚至引起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注意。在一次由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对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说,“你们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意强调,要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政府的逻辑是,政府在医疗和养老金方面的支出不断提高,增加着人们的安全感(过去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障的大多数中国农民都会把钱存起来用于未来治病和养老),他们就会减少储蓄用于消费。

  尽管中国人消费的增速到目前为止仍比不上中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但却一直在稳健增长。此外,由于中国政府还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居民的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预计,2022年,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将在2012年的10万亿元的基础上上升至27万亿元。

  中国人消费能力的迅速增长,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现在,中国似乎将要成为美国的接棒者。每一天,13亿中国人的私人消费平均达到90.4亿美元,占世界私人消费总量的8%,而这只是刚刚开始。

  最大笔的消费支出

  不管在城市和乡村,中国人最大的一笔消费支出或许是买房。中国人不喜欢漂泊无依、居无定所的生活,所以房子在中国不仅是生存的必需品,甚至还是一桩婚姻得以成立的前提——买不起房子的男青年可能会受到准岳父岳母的质疑,担心他缺乏养家糊口的能力。

  25岁的张朋(化名)是北京链家地产的一名置业顾问,每天工作的内容就是撮合商品房交易,每成功一笔,他的公司会从房价中抽取2.7%的佣金,并把佣金中的8%〜30%返回给他。

  张朋工作的地方位于北京西五环和长安街交界处的一小片区域,总共有四家链家地产的门店。去年6月,四个门店聘请了40多名置业顾问,如今已经增加到接近80名。

  过去一年,四十多名业务员成交了接近500套住房,刚入行的张朋税前收入是每月6000元左右,而一些业务骨干的收入每月可以达到两三万甚至更高。

  张朋相信地产中介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行业,每天都有上百万名房产中介干着跟他类似的工作,是中国人旺盛的购房欲望支撑了他们这一行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式购房背后,隐藏着对经济状况的不安全感。相对较低的收入来讲,这种热情有时令人沮丧。在北京西五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二手房,每平方米售价已经超过了35000元。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就算张不吃不喝,买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至少需要40年。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合理的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应该在5 :1左右,而联合国的标准则更为保守,为3 :1。整体而言,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如考虑住房贷款因素,住房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应低于30%。目前,美国是3 :1,日本是4 :1,发达国家最高的是澳大利亚悉尼 8.5 :1,纽约是7.9 :1,而中国一二线大城市房价收入比则普遍达到了20-30 :1,尤其是在房价最高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甚至高达 40:1 。

  房价还在增长,一直承诺降低房价的政府也焦急万分,即便中央政府表现了足够的决心和诚意——但是地方政府未必乐意。根据国土部公布的数据,在2013年,国有土地出让平均每天给政府带来113亿元的收入,全年的土地出让金高达4125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4.6%,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第一大收入来源。

  房价的持续性上涨也容易刺激人们购买房子的热情——因为房价的上涨普遍超过收入的增速,如果你不早点儿买,可能就意味着你永远买不起。

  农村也是如此,在一个位于河南中部的小县城,如果家里有一位到了20岁的男孩,父母就会开始为他张罗婚姻,而房子则是第一件要完成的大事——在家里盖一幢两层小楼大概在15万左右,在县城买一套80平方米的商品房则须要20多万,这可能是他们一生最大的一笔支出,这甚至也是他们每天省吃俭用的目的所在。

  名牌“下乡

  除了繁荣的房地产业,当下最热门的行业应是电子商务。

  据阿里研究中心预计,202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规模(包括B2B在线交易)将达到30万亿,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经济体。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达到10万亿,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将达到16%。

  这背后是庞大的就业机会。在淘宝上,每天都有1000多万店主和小二、900万家海量店铺等着顾客上门选购。高达近300亿的各种产品和原材料在网上进行交易,被迅速带动的行业还包括物流和快递业。在中国,100多万快递员每天都要配送2500万件快递物品(规模以下的快递配送企业并未计入其中)。

  亚马逊公司石景山片区的快递员张凤明是位四十岁的四川农民,在亚马逊已经工作了三年。

  他每天5点半起床,然后骑着电动车赶到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附近的发货点取货,通常有80件左右,既有单手可提的电子产品或者书籍,也有重达十几公斤或者几十公斤的电器或者食品。每天,他的累计行程都在上百公里左右。等把所有的货物送完,已经到了晚上六七点。现在他闭着眼也能分清每一栋楼的楼牌号——这大概花了他将近大半年的时间。送一单货他能得到1.6元提成,加上基本工资他每天能够挣到200元左右。

  尽管电子商务的创业者以及第一批客户多来自于一线城市,但是在遥远的中国偏僻乡村,网络经济能够发挥的作用或许大得多。由于中国面积如此之大,很多品牌的专卖店并没有深入三四线小城市以及更为偏僻的乡镇市场,但是电子商务却抹平这种消费鸿沟。

  2013年7月,《县域网购发展报告》对2006个县域地区的网购数据的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小县城里的网购族无论是在消费能力还是购物次数方面,已经全面超越一二线城市。

  2012年,中国县域地区共有超过3000万人上淘宝购物,花费达179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7%;平均下来,每个人网购花费5628元,而一二线城市为4700元。从次数上看,2012年前者一年人均网购54次,超过一二线城市的39次。令人惊讶的是,2012年人均淘宝花费占其收入比最多的地区,并非长三角或者珠三角,而是河北广平、叶城和唐海县,占比都超过了30%。这意味着,这三个县域地区的人,仅在淘宝上,就把前一年的收入花掉了近三分之一。

  报告还显示,县域网购人群甚至比一线城市更热衷于消费高端品牌。在被调查的44个品牌中,有32个品牌的县域地区用户人均购买金额高于一二线城市。以雅诗兰黛为例,这个只在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设立专柜的国际大牌,还没有进驻过县城。而淘宝数据显示,2012年县域地区的天猫用户平均每个人花了765元在天猫上购买雅诗兰黛,而一二线城市用户平均每人只花了652元。

  国际大牌尚且如此,像红蜻蜓、九牧王等覆盖相对较广的国内品牌,更是受到县域用户的热捧,其在县域地区的成交规模比一二线城市都要大。以红蜻蜓为例,其通过网购销售的每100元中,有42元来自县域地区,来自一二线城市的仅有3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