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2:"消失"的早餐亭)

14.06.2014  19:20

原来,这看似便民的早餐亭,实质上是没有资质的"野摊",被有关部门界定为"占道销售亭",它的命运走向自然是不言而喻。但记者在采访中,有关部门也表示,早餐亭并非一禁了之,而是为了鼓励早餐工程进店经营。这种变身,这其中涉及到的门店的场地、店租、人工,这些可都是不小的支出。成本增加后,怎样保持平价?经营者能否有足够的经济效益,让"早餐进店经营"持续下去?

  厦门早龙食品公司去年进入福州,成为首度进入福州早餐工程市场的外来企业。早龙公司几年前在厦门曾经尝试过将早餐车改成店铺形式,但是效果却不理想。 (吴尚门 福州早龙食品有限公司经理:  之前我们有开了一二十家的店 现在剩下三分之一 如果单纯的从早餐这一块来讲 经营早餐赚不了什么钱 ) 象早龙这样有一定实力的公司, 早餐入店后的盈利空间都明显变小。那么,对早餐车或者早餐亭的个体经营者们来说, 这样的改变, 他们能接受吗? (早餐车经营者:如果进店经营 我们(卖)早餐肯定会亏 不像其他店可以卖其他的嘛 ) (  早餐车经营者:我们本身这个早餐工程卖的都是上班族的 上学的 不是提菜篮子的慢慢买 早餐工程进店铺没生意做了)采访中,不少市民也担忧, 早餐工程的服务本身是以便利、平价为宗旨, 早餐进店如果涨价,归根到底还是要消费者买单。此外,早餐车进店后,地点分布也将有更大的限制,上班族"顺路"买早点的便利,恐怕将渐渐消失。 (  市民:觉得不太方便吧 出来都找不到早餐的话 我就直接上班去了) (  陈朝宗 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教授:不能完全都进店 能进就进 进不了的我看就是只要政府管理好 因为早餐工程就是早餐那个时间段只要开辟一个地方出来 限人家几点钟 你在这边经营 超过了多少点 就要撤离)   据了解,去年开始,福州市已经开展早餐连锁门店试点建设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早餐门店补助3到4万元。但到目前为止,专营早餐的连锁门店在福州早餐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依然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