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辩赛”在两岸掀起的头脑风暴

25.07.2014  09:39

      台风“麦德姆”余威未消,福州怡山大厦的三楼会场也掀起了一场场头脑风暴。22日至24日,在此间举行的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得风云激荡,精彩连连。

      24日下午,最为紧张激烈的冠亚军比赛在广西大学与台湾政治大学之间进行,两队就“青年人跳槽是否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这个辩题展开辩论。辩论过程中新意迭出,高潮迭起,让人充分体会到思辨的知性之美,展现了两岸年轻人在辩论中交流互动的闪亮风采。

      比赛结束,台湾政治大学一辩周彤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之前训练得太猛,前一天晚上她几乎一宿未睡。对于本届辩论赛,8所参赛的台湾高校都高度重视,开赛前一个月选手们就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讨论论点论据,搜集大量材料,并进行多次模拟辩论。

        获得最佳辩手奖的台湾政治大学四辩江运泽说,台湾的辩论赛多集中于政策性议题,形式类似于法庭辩论,这与大陆颇有不同,他们一边准备一边调整,不断适应,打辩论赛是个很好的学习交流过程。台中教育大学四辩黄雅涵认为,两岸青年在价值观、用词用语上存在差异,通过赛场上的攻防激辩,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彼此的想法,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虽说赛场上是对手,但彼此对对方的睿智思辩都暗暗佩服,赛后大家都成了好朋友。

        中华辩论人文交流协会执行长黄执中既是海辩赛的评委,也是一位老辩手。2002年,他作为台湾世新大学的辩手首次跨越海峡来到福建参赛。如今,13年过去,随着两岸交流的频繁热络,通过观看往届比赛的影音资料,再加上前辈辩手的言传身教,两岸选手在辩风上已渐渐趋同。黄执中说,他期待辩论赛少一些意见的拉扯,多一些别出心裁、激动人心的思维碰撞。

        作为评委之一的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王锟认为,台湾辩手的辩论风格自由灵动,富于感情色彩,而大陆辩手讲求理性、逻辑,功底厚实,双方通过辩论相互学习,将感性寓于理性,又让理性透射出感性。

        主办方表示,举办这一比赛,就是为两岸青年学子架起一座以辩会友、心灵沟通的桥梁,让不同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两岸青年学子,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累积共识,共同发展。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