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成"两会"热词 厦门入选首批国家试点城

21.01.2016  11:05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自由吸水、放水,再遇到大雨、内涝,就不怕会“城内看海”了。

  厦门已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在此次市“两会”上,“海绵城市”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词。“海绵城市”应该怎么建?民进厦门市委建议,厦门新城区排水建设标准应相应提高至可抵抗50年一遇的暴雨,还可建设雨水花园。

  [建议1]

  提高排水标准应对暴雨

  民进厦门市委了解到,海沧、翔安新城区执行的是住建部推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以年径流总量削减70%一85%为控制目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6.8 mm/24小时—30mm/24小时,大概相当于一年一遇的暴雨,标准与国外城市比明显偏低。

  “美国、日本的设计标准为15年—20年一遇,美国的设计降雨量为195mm/6小时。比目前执行标准高数倍。

  民进厦门市委建议,新城区在规划海绵小区时,应适当提高标准,建成区排水标准应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

  [建议2]

  建雨水花园让雨水下沉

  民进厦门市委了解到,厦门目前建设的海绵城市项目中,以“渗、蓄、净”为主,还没有一个“”“”的项目。比如,城市道路中间绿化带多是高出路面,还没有一个在建公路的绿化带是下沉式的。他们建议,厦门可以新建雨水花园,实现雨水“下沉”。

  雨水花园是什么?据介绍,雨水花园雨天能够蓄积雨水、削减洪峰,干季又能为花、鸟提供栖息地。专业人士介绍,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类似,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除了有效地进行雨水渗透之外,还能够有效地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等,同时为植被、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除了利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外,民进厦门市委还建议,可以规划建设一批小区道路凹式绿地、植草沟;一些城市次干道路应以建设“下沉式”中间绿化带为主。

  [建议3]

  保护既有“海绵体

  民进厦门市委不仅关注新建城区的“海绵”营建,既有“海绵体”保护也很重要。比如,同安、翔安、海沧、集美区域的河溪、池塘等水系就是很好的“海绵体”,政府要制定措施保证它们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

  对已受到破坏的“海绵体”,要启动及时修复工程,并保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还应该让城市既有建筑的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

  【建议点击】

  新机场命名可用“陈嘉庚

  “厦门新机场正在建设中,陈嘉庚先生是福建人和厦门人的骄傲,我们建议将厦门新机场命名为‘厦门陈嘉庚国际机场’。”今年市“两会”期间,九三学社厦门市委提出上述建议。

  他们发现,以名人命名的机场国外不乏先例,如法国戴高乐机场、意大利达芬奇机场等。

  如果新机场命名为厦门陈嘉庚国际机场,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宣传嘉庚精神的一种创新方式。(记者 许蔚菡 通讯员 杨政莹)

  可在塔头建设海丝文化广场

  思明区黄厝村塔头社位于环岛路一侧,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市政协委员肖传惠建议,塔头社应开辟海丝文化广场,提升厦门海洋文化内涵。

  “厦门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应积极挖掘本土所固有的文化资源。

  肖传惠建议,可在塔头规划建造一个既能体现“海丝”历史文化,又能促进社区文化繁荣的海丝文化广场、海丝文化公园,让环岛路各村规划上各有特色。(记者 曾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