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福药总经理徐燕和:办企业必须有榕树般韧劲
药品批准文号有近490个,经过新版GMP认证的生产车间有10个,去年完成产值7.5亿元,2017年新厂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看到这些数字,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家上世纪90年代末曾倒闭的公司。
“办医药企业,就必须有榕树般的韧劲,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都能破土而出。海王福药就是靠着众多供货商和客户的支持,靠着强化内部管理、节能降耗,慢慢起死回生并不断壮大的。”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燕和如是说。
海王福药浴火重生
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前身是分别创建于1951年和1958年的福州制药厂、福州中药制药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福州制药厂逐渐资不抵债。1998年下半年起,供货商停止供货,债主上门催债,药厂被迫停产,1000多名工人也丢了“饭碗”。
面对困境,工人们推选以徐燕和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大家恢复生产。为了让药厂浴火重生,公司上下发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榕商精神。为了节省经费,徐燕和带人出差时,不管有几个人,都只开一间房,住不下就打地铺;为了降低成本,徐燕和和其他公司领导不断筛选纸箱厂家及其他主要包材供应商,并将采购部门人员从10多人精简至3人,锅炉工人从原来的70多人缩减到20人左右。
1998年9月至12月底,福州制药厂多年来首次扭亏为盈,经审计居然有51万元盈利,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3年6月,药厂改制为民营企业,并更名为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控股福州海王金象中药制药有限公司、福州福药医药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年产值已达7.5亿元,利税总额达1.2亿元。
捐款捐药回馈社会
在发展壮大之余,公司也非常重视回馈社会,还将这种“茉莉般的芬芳”送出国门。
徐燕和介绍,2003年“非典”期间,因福州地区口罩脱销,公司将一个GMP车间免费腾出来加工口罩。面对遭受2004年大海啸的东南亚灾民,公司无偿提供药品援助,并在员工内部募集捐款,所捐财物价值200多万元。在2010年南平泥石流灾害中,公司捐款50万元。2011年,公司还在广东扶贫工程中捐出价值400多万元的药品。2013年雅安地震后,公司又及时捐助强心针等急救药物,并与福建省血液中心联合举办无偿献血活动,有60多人献血。
在爱心助学方面,徐燕和发起了“用爱播洒希望”活动,发动公司高管认养了数十名贫困学生,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其中,徐燕和本人与一名希望小学的学生结成了对子,还资助福建农林大学的5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拟建新厂释放活力
采访间隙,徐燕和对记者说:“喝点水吧,别客气。”他说的水,不是待客的茶水,也不是普通的矿泉水,而是海王福药生产的瓶装葡萄糖饮料,口味清甜。徐燕和介绍,这种饮料每年生产1000万瓶,压根不愁销。
实际上,海王福药在产的近200个产品基本都不愁销路,46条生产线已满负荷生产,产品仍经常断货,一批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新药也没办法上线生产。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公司2011年设立了海王福药制药(连江)有限公司及海王金象中药制药(连江)有限公司,并于2012年成功在连江竞拍获得新生产基地项目用地。
徐燕和充满期待地说,如果三季度能顺利交地,那么赶在2017年下一波新版GMP认证时,新厂就能建成投产。届时,新厂建筑面积可达23万平方米,除了少数用于专线生产的小生产线外,海王福药将拥有50多条大生产线,年产值将是现在的3倍左右。
“海王福药是在福州扎根的榕树,除了自身汲取的‘养分’外,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在政策、用地方面多给我们一些‘新鲜空气和水’,这样我们会生长得更好,缴纳更多利税。”徐燕和比喻道。
(福州日报记者 胡红菊)
【责任编辑:邱陵】【值班编辑: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