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海洋经济合作 共奏“海上丝绸之路”交响曲

14.11.2015  12:23

  近日, 2015厦门国际海洋论坛暨第五届发展中国家海洋可持续发展部级论坛在厦门举行。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齐聚鹭岛,共同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中国与东盟及发展中国家的各项海洋合作建言献策。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沿线国家创造更大的合作机遇,实现更多的共同利益。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说,海洋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海洋世纪,“蓝色经济”作为一个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兴发展理念,受到沿海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当前,全球经济深刻调整,各国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开展海洋经济合作,将为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对于福建来说,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良好的基础。 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标志着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海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福建海洋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6500亿元,增长1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福建也注重加强海洋经济的对外合作。不断深化与东盟等海丝沿线国家在海洋渔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渔业是福建省与东盟国家传统合作领域。《福建省海外渔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加强对外合作发展为目标,明确了推进远洋捕捞业,发展海外养殖业,加快建设海外渔业加工物流基地等任务。目前福建的远洋渔业企业达到29家,外派远洋渔船规模517艘,作业渔场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专属经济区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海域。境外水产养殖发展规模全国第一,成为福建海外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水产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2014年全省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达128.73万吨,贸易额达63.76亿美元,其中,与东盟国家的水产品贸易量和贸易额分别为44.21万吨和17.91亿美元。

  据业内人员介绍,福建境外渔业项目在较好满足国内人民群众的水产品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入渔国项目所在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互惠互利。例如,通过更新改造入渔国渔业综合基地,完善渔港码头、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地的基础条件;通过境外养殖项目,把国内成熟的养殖、加工技术引入当地,并对当地渔民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当地渔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促进了当地就业。

  在发展境外渔业的同时,福建也建立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合作平台,提升合作水平。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就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开放性、实体性、定址的国际区域海洋合作平台,主要工作包括开展中国与东盟国家海洋合作项目的统筹谋划、提供海洋合作项目智库和信息服务、开展海洋管理实务对话等。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则是首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之一,吸纳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企业及拥有大宗海产品和海产资源的龙头企业为会员,对大宗海产品现货通过“线上交易、线下交收、跨境结算”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所为会员提供咨询发布、价格优化、交收交割、仓储配送、资金融通、资金结算等方面的服务。目前,已发展会员企业117家,其中省内会员105家、省外会员8家、东盟国家会员3家、台湾会员1家。此外,在东盟国家设立分中心的工作也顺利推进。

  此外,福建以科技文化交流为纽带,丰富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在今年的福州渔博会,专门设置了国际展区4000平方米,重点邀请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组团参展,同时举办了主题为“加强渔业交流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渔业交流合作会议。针对海丝沿线国家对海洋综合管理、渔业养殖加工技术的需求,福建每年举办培训班两期“亚非拉国家海洋渔业管理官员研修班”。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设在厦门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已连续三年举办APEC蓝色经济论坛、亚太海洋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以及海洋空间规划培训班,在APEC框架下倡议并适时开展APEC蓝色经济示范项目等,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海洋管理政策讨论、海洋科技交流、海洋文化交往。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