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建海洋强国决不会改变韬光养晦外交方针
外交部 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易先良
新京报讯 (记者储信艳)近两年,中国周边海洋事件持续成为热点。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易先良昨日集中阐述了中国周边海洋政策与主张,驳斥了对中国正当合法海上行动的责难。易先良说,中国周边海上发生了一些个别事件,起因不在中方,挑衅者不是中方,中方是被迫做出非常有限和克制的反应。
个别事件被夸大
昨日,中国记协举办“新闻茶座”,主题为“周边海洋:中国的政策和目标”。
在活动上,易先良表示,中国周边海上的个别事件被夸大、被炒作、被泛政治化。他说,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复杂,但总体上和平安宁,周边各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中国周边海上发生了一些个别事件,起因和挑衅者都不在中方。
“我们不是麻烦制造者和挑衅者,但是面对挑衅,我们必须做出反应。”他说,中国在海上的行动都非常克制、有理有据,没有采取任何危及其他国家正当合法权益的行动。
活动中有外国记者问及中国最近建设南海岛礁的情况。易先良说,中国在南沙的岛礁建设是正当合理合法的,主要是为了改善驻岛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
他说,“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做什么不做什么,由中国政府决定。我们不会停止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建设会根据需求决定。”
易先良表示,南海问题主要是南沙争议,短期内不可能解决。共同开发是现阶段管控南沙争议的最可行的手段。共同开发能否推进,首先需要政治互信,其次需要各方务实。中方为推动增进互信做了大量工作,也提出了不少务实的主张。而极少数国家则不断制造麻烦,这是当前南海出现问题的根源。
海洋强国非调整外交
针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将要改变既定外交政策”的说法,易先良强调,中国的政策立场主张是一贯、明晰的:建设海洋强国政策,决不意味着对周边海洋政策甚至是外交方针的调整。
易先良说,事实证明,中国在海上有限而克制的行动,恰恰说明中国的外交方针继续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改变中国以往对外政策上的强硬形象,制订了韬光养晦战略,走和平崛起的低调路线。舆论普遍认为,中国这30多年来的巨大发展,与当年调整对外政策,回避外部冲突,赢得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外界开始思考韬光养晦外交政策是否还适合当下的中国。一些人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韬光养晦战略已经过时,而更多地强调“有所作为”;但反对者则指出,恰恰是现在中国国力强大了,正处于崛起途中,更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所以仍然需要“韬光养晦”,这才是中国国家利益所在。
从2013年开始,很多外媒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强硬”一词来描绘中国外交,但有观点认为,2013年的中国外交正是结合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做到了张弛有度,无论是大国关系、周边外交还是参与国际秩序构建,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