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法院:诉讼服务上得了网络 下得了社区
17.08.2015 20:53
本文来源: 法院
开发新平台,诉讼更智能
“从发起申请到成功立案,只花了我不到半小时的时间,要不是中间补充了一次材料,估计还会更快。”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林奕增律师完成了福建全省第一起“网上立案申请”后告诉记者,“以前立案,在窗口排队取号,加上路途往返的时间,耗上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都是家常便饭。现在海沧法院推出了这个平台,在办公室电脑上就能操作,真能为我们节省下不少时间。这只螃蟹值得吃!”
林奕增口中的这个平台是海沧法院在全省率先启动的首个律师服务平台。
“律师通过登陆海沧法院官方网站进入该平台,用法院分配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后即可提交立案材料。一个工作日内就会收到我们的回复,符合立案条件的可立即收取受理案件通知书、案号等信息,而且平台会自动推送提示信息到律师的手机,他们就再不必担心因为开庭或其他事务延误查看系统回复了。”海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小张介绍了院里新系统的功能。
而微信执行案件立案平台则是与律师服务平台相呼应,专门针对自媒体用户而开发的新平台,目前包括用户注册、案件立案、后台审批系统三个功能模块。
“有了这个平台,只要申请执行的依据是由我们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当事人就不必再亲自到法院领取裁判文书生效证明,也不用再为申请执行材料不全而反复奔波了。”海沧法院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法官林焕华向记者介绍。
这两大平台的开发,构成了海沧法院的“立体”立案网络,不仅符合新媒体时代广大用户的操作习惯,更展现出新型司法便民平台高效便利、经济快捷的强大生命力。
推出新举措,司法更公开
去年年底,海沧有一家生产塑料制品的私营企业,由于生产资金链断裂,经济效益变差,公司全面停产,拖欠了32名工人工资共25万元。
进入执行阶段之后,法院经查无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然而,该公司自然人股东高某、陈某以个人名义无偿接受该公司的拆迁补偿款405万元,致使公司无遗留财产清偿债务。海沧法院裁定追加高某和陈某作为该案的被执行人,并通过电视台、报纸、门户网站、户外LED显示屏等途径曝光被执行人的信息,最终使高某和陈某迫于压力自动履行执行款项。
其实,像高某、陈某这样被曝光的被执行人并不在少数,今年以来,海沧法院网络曝光失信被执行人833人次,已有73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还款义务。
海沧法院院长傅远平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我院长期以来在司法公开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完善6个高清科技法庭配备,通过远程视讯庭审案件60件,实现所有公开开庭的庭审都可录音录像、电子举证、庭审笔录同步展示。开展官方微博、微信、门户网站、户外LED直播庭审。在全省率先实现依法能够公开的裁判文书全部100%上网公开,并开设‘法院服务专线’。”
作为全国50家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法院之一,海沧法院还加速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创新,试行参审团制度,聘任首批涉台执行监督员和缓刑考察员;筹建公民诉讼体验馆,向当事人发放案件《满意度调查表》、廉政监督卡,公布24小时监督电话;新设司法公开展示区,将法官个人信息上墙,并向公众开放院史展厅。
今年以来,环绕着审判大楼,海沧法院结合已有的元素,打造出了综合性的司法公开文化广场,由法文化浮雕、庭审直播台、开庭公告显示屏、“夜间法庭”指示牌、“礼民”亭、绿化带等组成,是一个融法制宣传、休闲广场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全开放式的文化广场,大大增强了海沧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工作进社区,服务更贴心
“罗法官,你们要常来指导我们工作啊,其实我们也希望和业主和谐相处,只是有时候沟通没那么顺畅,矛盾就产生了。”海融小区的物业主任老刘感慨地对罗晓倩法官说。
一段时间以来,该小区物业服务纠纷频发,针对这一情况,海沧法院的社区法官多次走访沟通,听取业主代表和物业公司双方的声音,由法官专职调解与社区法官下社区指导社区调委会调解并行,最终化解了大多数纠纷,同时也助力了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的良性关系发展。
现在,海沧法院的社区法官已经实现了100%覆盖辖区内38个村居,按照“将司法工作关口前移”的思路,他们“四进社区”,把矛盾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做到“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法庭”。
“我们坚持改变‘坐堂问案’的工作模式,根据个案情况及当事人申请,采取巡回办案、预约办案、上门办案、夜间审判等便民审判方式,主动把高效、便捷、优质的司法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傅远平告诉记者。
海沧法院还派出法官在街道、社区举办法律培训,指导基层调解组织不断提高调解工作水平,今年以来,组织社区工作者到法院庭审观摩5次,对社区调解员培训3场,参加人数达105人次。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林昕
本文来源: 法院
17.08.2015 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