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所有学校将开设闽南语课
“海沧区‘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种子班”17日结业,历时两个月,它是为秋季学期师资做准备——从下学期开始,海沧区所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都要上“闽南语”课,每周一节。
上周六,这140名“种子教师”接受了一场闽南语的“期末考试”:一段听力“测试”和一场演出。
表彰决定用闽南语宣读
当日的结业仪式,海沧区教育局副局长陈耀辉“一鸣惊人”——他用闽南语宣读“十佳学员”和“优秀学员”的表彰名单,换句话说,能听懂这段听力测试,算过了一关。
应邀参加结业仪式的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林进川称,“海沧为闽南语进课堂树立‘标杆’。”他说,别的区还停留在几所学校试点,海沧已经要把它推广到全区的所有学校。他说,这种“敢为人先”为厦门市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探索。厦门是全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目前总共有十五个。
海沧区教育局局长陆晓红说,我们并不是被要求开展这项工作,而是在看到说闽南语的孩子越来越少,我们心中充满责任感,要来挽救闽南语和闽南文化,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上断掉。她说,教育工作者要成为闽南文化的火种,让它越来越旺。
结业“考试”还要演出
140名教师来自海沧51所公民办学校,过去两个月的培训一点也不轻松——连续五个周六,每个周六要上六个小时的课。陆晓红说,她曾进入他们的QQ群“偷窥”,发现深夜一两点还有人在上面探讨:这个词怎么念,那位老师怎么联系。
结业“考试”也不轻松,除了听力测试,还有一场演出,每人都要上台参与,节目包括闽南语歌曲,童谣,歌仔戏等,以及用闽南语来吟诵古诗词,或是打一组五祖拳。
“种子教师”在交完期末试卷后,又要新的征程:他们回到自己学校,每个人要当老师,至少还要培训300名“闽南语课”教师。
新闻链接
已经有很多迹象表明,海沧区的这次闽南语进课堂的行动,绝不是“青菜公公(闽南语谐音‘随便说说’) ”。
区教育局
每天要交“闽南语”作业
海沧区教育局局长陆晓红最近被她的同事称为“陆老师”——作为地道厦门人的她,每天通过微信,教他们说一句字正腔圆的闽南语,晚上还要催交作业。
海沧教育局的这个闽南语研修班建在微信上,五月初开学,“陆老师”每天布置作业,每天一句;“学生”都是区教育局机关,他们通过微信语音上传自己作业;“陆老师”也很严格,有时深更半夜还会催缴作业——让那些还没上传语音作业的人抓紧时间,当然,也有学生自我要求很高,同一句话要交两三遍作业才罢休。
“陆老师”的每日一句从易到难,第一课是“我们都是海沧狼”,现在已经发展到小对话,不仅如此,还密切结合时事,譬如说,大黄鸭也进入作业。
研修班设了两位会说闽南语的班主任,不过,平时没有他们什么事,热心人很多——作业提交后,机关里的闽南人主动当“助教”,“批改”作业,帮助正音,例如说,这个字的音调错了,那个字咬字不清晰。
“陆老师”说,微信群上的闽南语班营造浓厚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基层学校看到了海沧推广闽南语的决心。
延奎小学
“新厦门人”要演《天黑黑》
4月份,延奎小学举行台湾、香港、新疆等姐妹校的大团圆活动。不过,校长易增加从此留下“心病”:压轴的文艺演出要选出四个小主持,延奎居然找不出一位会说闽南语的主持人,最后只好由台湾小朋友出场。
当然,这也和延奎现状有关——目前这所学校 80-90%是非本地的 “新厦门人”。
虽然闽南语正式走入海沧课堂要到下个学期,延奎觉得自己不能再等待。 易增加说,我们的民乐队这个暑假将应邀到台湾的姐妹校——新北市大丰小学交流,这次无论如何要带去一个闽南语节目。据介绍,目前定的是闽南童谣《天黑黑》。
这还不够,这所小学学生马上要在大课间丢沙包、滚铁环、踢毽子,重拾闽南古玩。易增加自己先试了滚铁环,滚了几圈,气喘吁吁,得出结论:运动量不亚于体育运动,而且还能锻炼手脚并用。
延奎小学的入门处还要建设一条闽南文化长廊,除了闽南谚语、俗语,它还会引入畚箕等闽南农耕用具。易增加认为,这种耳闻目染有助于孩子对闽南文化的了解。
天心岛小学
牵头编闽南语800句
“英语800句”曾风靡中国,海沧的老师也在准备编写闽南语的800句。这800句的依据来自于海沧设定的学习目标之一:希望孩子通过从幼儿园到初中的10年闽南语学习,掌握800个到1000个常用句。
800句编写组组长、天心岛小学的副校长蔡颖博说,800句从日常生活入手,分文明用语、购物、交通、出行、美食等八个方面。她认为,目前已经有的闽南语教材,这些实用信息并不多,有的也是分散在教材里边。
蔡颖博说,它很实用,譬如说,你要买东西,800句教的都是生活中买东西要用得到的,譬如说,“一斤多少钱?能便宜点吗?”
闽南语800句已经完成初稿,预计在新学期开学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