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小袋鼠"行动:借力小行动 共建大文明

22.07.2014  11:27
  该区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号召市民“”走垃圾,形成人人参与文明创建的深厚氛围,打造全省首个“垃圾不落地城区

  

  海沧:满城绿韵好风光 林广明 摄

  “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

  7月13日,厦门海沧区小袋鼠行动启动仪式在海沧举行,号召全区市民“”走烟头,“”走垃圾,把海沧打造成为全省首个“垃圾不落地城区”。一时间,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梦羽连同她设计的那只萌萌的小袋鼠,风靡整个海沧,一股人人来做文明小袋鼠、共同缔造“美丽厦门·活力海沧”的浪潮正在海沧掀起,并得到厦门广大市民的响应,在全市推广。

  这是海沧通过“”行动,推动大文明的一个生动例子。近年来,海沧区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满足群众需求的实事来办,作为凝聚人心的好事来做,把“共同缔造”的理念引进文明创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获评“全国百强区”第20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第19名、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全省文明城区的测评指数排名中,实现了“三级跳”:从第八名到第四名,再到去年的第二名,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实现“三连冠”;“台胞义工行、海沧微志愿”获政府创新中国“十佳经验”……

  由“”入心培养自觉“小袋鼠

  戴着小红帽、“”里装着废弃饮料瓶,萌萌“小袋鼠”经媒体报道后引来一片叫好声。

  “海沧的小朋友有这种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对我们的触动很大。”海沧区随即率先响应了陈梦羽小朋友的倡议。海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作出了重要批示,区委宣传部、文明办领导均在第一时间发出了广泛开展‘小袋鼠’行动的倡议,开启了对不文明现象的宣战。

  “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各校广泛开展小袋鼠行动,并通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短信、微信、QQ群等互动渠道,“小袋鼠”走出校园,走进了海沧的千家万户,带出更多的“袋鼠爷爷”“袋鼠奶奶”“袋鼠爸妈”、“袋鼠家庭”;一些爱心企业加入小袋鼠行动,共建文明城蔚然成风,垃圾不落地逐步成为全区人民的自觉行动。

  文明创建由“”入心,点滴间折射出城市“”文明。如今,“小袋鼠”行动已成为凝聚新一轮文明创建吸引力的一个新载体和提升海沧文明城市水平的新品牌。

  “台味”浓浓共建“两岸新家园

  在小“”鼠行动的启动仪式上,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多威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钦照,台湾第一代校园民谣原创音乐人、音乐厦门的发起人杨慕等2位台胞主动担任形象大使中,让海沧区小袋鼠行动平添了浓厚的“台味”。

  小袋鼠行动得到广大台胞和积极响应,这和海沧一直在倡导的台胞义工志愿行分不开。在曾钦照看来,如今厦门与台湾城市建设水平已是相差无几,差距在民众的文明素质程度。而台胞义工志愿行行动,拉近的正是两岸在文明素质上的距离,作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台胞也非常乐见。

  在笔者采访过程中,海沧区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海沧开展志愿服务的经验和做法:将台湾志工文化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相融合,开展“台胞义工志愿行”活动,为打造两岸义工联盟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3月,一场对“奇迹宝宝”的爱心行动由海沧发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爱心大接力的队伍中,不乏台胞义工的身影,台胞王欲荷除了对“奇迹宝宝”献上爱心外,还带上故事书和自己亲手做的小礼品,第一时间来到“奇迹宝宝”的姐姐和哥哥身边,用讲故事的形式耐心细致地提供心理辅导。离开前还与孩子们的老师沟通交流,希望老师能帮助孩子一起渡过难关。

  和王欲荷一样,不少居住在海沧的台胞正积极参与“两岸新家园”建设。就在19日下午,台湾书院院长廖品睿专程从台湾赶来,为全市首个社区居民大学——海虹社区居民大学的学员们讲授国学知识。同时,许多台商、台胞将乐活的理念带入海沧,首届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乐活节将于10月拉开帷幕。台湾音乐家杨慕正为乐活节量身打造主旋律……

  志工文化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着海沧的土地,也让每一个到这里的台湾人,都感觉到家的温暖,激发出共建新家园的更大热情。

  共同缔造激活创建新机制

  在海沧,人人参与、共同缔造,成为了文明创建中充满活力的新机制。

  新阳街道,把公益创投的理念引进公益项目,引导辖区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益事业,推出的首批6个公益创投项目获得爱心企业的强烈关注并全部签约成功。

  在海虹社区,社区居民大学真正成为居民自己的大学,学校负责人、部分教师均由小区居民推荐和担任,仅仅开班3个月,就吸引了500多名学员。

  在寨后村西山社,村民们以“猪舍变凉亭”的大胆气魄,敞开家门,和施工队一起拆旧墙,建花台,修村道,先后主动让出房前屋后的土地及房屋2058平方米,果树73棵,加上出工出力累计折价达46万元,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华丽大转身。

  致公党厦门市委针对海沧海虹、兴旺、西山、海兴四个社区所做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课题研究绩效评估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共同缔造,海沧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达到100分满分,互助度也达到84分,居民的信任度、互助增强了,幸福感和自豪感也提升了,不论是老厦门人还是新厦门人,都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海沧,这一共同缔造的因子,已弥漫到城乡每一个角落,渗透到文明创建每一个细节,从街道,到社区,到小区,乃至最小的社会单元——楼栋……

  兴旺社区居民吴大姐,每天出门上班时,总会顺手会带一块抹布,从6楼一路走下来,整个扶手她都顺手擦了一遍。楼梯扶手干净了,老人孩子上楼梯就安全放心多了。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小举动,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海沧居民参与文明创建的自觉和热情。

  如果说,文明创建使得海沧城区面貌上发生了“”的变化,那么,文明程度的提升,可以说是海沧“”的蜕变。为民创建,创建惠民已成为了海沧广大市民的共识。

  如今,海沧已形成了在区统筹之下,街道治理共同缔造,社区服务多元参与,网格自治一核多元,楼栋微自治“我爱我楼”,全员参与的局面。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发力,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正是海沧文明不竭的动力所在。林世雄林泽贵 (福建日报记者 杨志艺 林泓)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
福建沙县:移风易俗引领风尚 文明新风润泽乡村
  为破除陈规陋习,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