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受理范围或将扩至其他民事争议

30.12.2015  15:58

  于建龙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秘书长于建龙在昨日接受东南快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海峡两岸仲裁中心主要是承担两岸间的商事纠纷仲裁,同时也正在与有关部门进行探讨尝试两岸间纠纷仲裁机制,未来该仲裁中心受理案件范围将更为广泛,不单只是处理商事纠纷,也包括处理其他民事方面的一些争议。

   裁决在150多个缔约国得到承认执行

  据介绍,海峡两岸仲裁中心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贸促会组织设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组建的仲裁机构。仲裁中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当事人约定由仲裁中心管辖的民商事(包括海事)合同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仲裁中心也可通过调解或其他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解决当事人约定由仲裁中心管辖的民商事(包括海事)合同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仲裁中心也可根据有关部门的授权受理其他纠纷。

  该仲裁中心主要以仲裁的方式,也可以调解和其他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解决当事人约定由仲裁中心管辖的民商事(包括海事)合同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其作出的裁决可以依法在大陆法院顺利得到执行;且可以依据《联合国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1958年纽约公约)在150多个缔约国得到承认和执行。

   以后选择仲裁处理商业纠纷案件更为便捷

  “虽然目前大陆已有许多仲裁机构,但是并没有专门受理涉台纠纷的机构,专门的仲裁机构争对性会更强。”于建龙认为,海峡两岸仲裁中心这种的机构设立是一种创新之举,这是国家成立的第一家大陆对台的专门仲裁案件受理的窗口,未来将吸引更多的台资企业选择仲裁来解决商业纠纷。尤其对福建台资企业来讲,以后选择仲裁处理商业纠纷案件,效率将大大提高,地点也更为便捷。

  “两岸在仲裁裁决上已基本没有什么壁垒。”于建龙说,从仲裁的执行方面来讲,最高人民法院今年6月份出台关于认可执行台湾仲裁裁决的规定,当前执行台湾仲裁裁决,已没有任何障碍。同时,现在大陆的仲裁裁决在台湾也已有了执行的先例。

   受理案件范围或将扩至其他民事方面争议

  “希望今后在民法方面,有所突破。”于建龙告诉记者,目前海峡两岸仲裁中心主要是承担两岸间的商事纠纷仲裁,但希望今后受理的案件范围能够进一步扩大,不单只是处理商事纠纷,也将会扩大至其他民事方面的一些争议,甚至是婚姻等其他突破仲裁法的案件。他透露,目前该仲裁中心正在与有关部门进行探讨尝试两岸间纠纷仲裁机制。

  据于建龙介绍,目前海峡两岸仲裁中心执行的规则与贸仲委执行的规则在原则上基本保持一致。该仲裁中心实行委员会制,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聘任,并将视需要聘请台湾地区法律界知名人士担任委员,参与仲裁中心管理。他透露,目前该仲裁中心的仲裁委员会已经设立,已确定选聘9人担任仲裁委员会成员,其中大陆籍委员7人,台湾籍委员2位。未来该仲裁中心将选聘200名左右的仲裁员,台湾籍仲裁员将有50名。

  于建龙认为,海峡两岸仲裁中心的设立,是两岸民众共同积极探索构建包括仲裁在内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又一创举,是两岸民商事法律合作的新突破,同时也为两岸的法学研究专家和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岸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开展更加深入全面的合作,并就两岸法学的诸多问题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从法律制度研究和法律事务服务等方面,为两岸经贸、文化、教育的交流合作做出积极贡献,对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表示,未来将把海峡两岸仲裁中心打造成不仅只是中国的仲裁中心,而且是亚太地区的仲裁中心,甚至是国际性的仲裁中心。记者 林娟/文 刘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