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新政助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创300亿元新市场

24.08.2016  18:40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厦门8月24日电 (陈悦 朱文尧)随着东航货运有限公司一台GE90-110B飞机发动机于23日运抵厦门维修,作为东航货运有限公司该款发动机包修服务商的美国通用公司正式将该业务转包给了厦门太古发动机服务有限公司。

  厦门太古发动机服务有限公司关务部总经理许剑青24日告诉中新社记者,这是目前国际民航业的新型维修业务,即“航材包修转包”模式,“这一块的市场前景特别大,仅GE90一个型号的维修业务,便可在20年内给我们公司带来330亿元(人民币,下同)维修收入。

  所谓“航材包修转包”,即境外包修服务商在与境内航空公司签订包修合同后,再将具体维修工作转包境内维修企业开展。

  许剑青介绍,能够开展这一新业务,得益于厦门海关在中国率先开展“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业务试点,为厦门航空维修产业打造新增长点提供有力支撑。

  他告诉记者,虽然该公司很早便具有承接该项业务的实力,但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包修航材送往境外维修后复运进境,对维修所使用的零件无需征税,但如果包修航材直接送国内航空维修企业维修,则维修过程中使用的进口零件需要征税。

  为此,之前国内航空公司常常采取境外“一日游”方式,将待维修的包修航材运到香港,再从香港转运到境内维修企业,维修企业因是承接“进境维修业务”,故使用的进口零件无需征税;维修后先运到香港再转运回境内航空公司。如此一来,企业需额外支付约60万元/单的物流成本,耗用3-4天左右的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厦门太古国内包修转包发动机的市场份额。

  厦门海关结合航空维修业的行业特点,在获得海关总署批准后,率先开展“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业务试点,即国内航空公司“包修转包航材”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流转至国内维修企业,国内航空公司可以享受航材包修的税收政策,同时国内维修企业使用的进口零件也无需征税。试点成功后,该模式可广泛应用于飞机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各项大部件维修。(完)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