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海丝艺为媒 海纳百川呈盛景

09.11.2015  17:57
  新华社福州11月8日电 千年前福建泉州,繁华古港万商云集、文明交融,文人墨客留下“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赞言。

  千年后繁荣再现。8日在福建泉州开幕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以艺会友,尽享文化盛宴。

  1916年,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东京帝国大学演讲时曾说,建筑在社会与人的精神理想基础上的文明仍然活在中国和印度。从今天机械强力的角度来看,这文明生命可能显得弱小,然而,正像活的种子一样,天上降下滋润的雨水,它就会抽芽、成长,伸展它造福的树枝,开花、结果。

  这位文坛巨匠的睿智之言历经近百年的时间沉淀得以印证。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再次打动世界,国人也以开放的胸襟拥抱各国精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化交流对话、文化之都魅力等6个板块16项主要活动,将在未来7天内陆续登场。中华文化的精彩华章与亚洲艺术的独特魅力交融呈现,璀璨夺目。

   海峡隔不断 同宗共祖的文脉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一首《乡愁》诗,道尽多少游子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11月8日上午,余光中文学馆在福建永春开馆。开馆仪式前,台湾诗人余光中深情寄语:“永春是我祖籍之地,也是我根源之所在;很多台湾人来大陆寻根,两岸最长远的还是文化上的交流。

  正在福建泉州举行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会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嘉宾,其中包括来自宝岛台湾的艺术、武术团体。

  台湾南华大学信息工程系主任李俊宏自幼习武。7日下午,他特意带着女儿跨海而来,参加在泉州举办的世界(永春)白鹤拳大会。“各地拳法虽然相同,却因不同地域文化而产生多样风格,大家到永春来追本溯源,真正实现了和而不同。”李俊宏说。

  海峡两岸,一脉相承。2300万台湾同胞中98%是汉族,大多来自福建和广东。“唐山过台湾,心肝结归丸。”黑水沟阻断了数十年的两岸联系,却阻不断同胞骨肉亲情。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两岸结束隔绝状态以来,两岸人员往来累计已突破1亿人次。仅2014年,经大陆文化系统审批的对台文化交流项目就达500项、1.2万多人次参加。

  如今,大陆流行“台湾热”,凤梨酥、高山茶已遍地开花,滚石唱片、周杰伦长盛不衰;台湾也大兴“大陆风”,《甄嬛传》《中国好声音》为台湾人热捧;马云、马化腾成为台湾青年心目中的商界偶像……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曾经的战乱频仍、政治割裂,却终究无法阻挡人民的往来,民族血脉始终难以割舍,其根源就在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

  千百年来,台湾先民“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灿烂美丽的宝岛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自信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根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说,两岸文化交融,有利于两岸同胞增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精神根源认同。

   丝路通中外千载盛景今再来

  2月4日,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型舞剧《丝海梦寻》上演。结束时,在场各国观众纷纷鼓掌喝彩,掌声在大会厅久久回荡。

  这部来自福建的作品用充满中国元素、福建民俗和异域风情,生动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船竞发、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盛景。

  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多次感动于《丝海梦寻》赴各国演出时的轰动场面。“唯有文化,跨越国界不分语言。”陈秋平说,这部舞剧是再度崛起的中国向世界各地朋友传递自古以来的友好。

  “东周有孔丘,南宋有朱熹。”作为东亚文明的象征,朱熹南宋理学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地成为官方哲学,“东亚儒学文化圈”的形成便源于此。

  八百多年后的2010年,一幅刻有中英文《朱子家训》的石碑在马来西亚恩孝园落成。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人杰说,在中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蕴含精神、价值与能量的朱子文化将会促进中华文化海外的传播和交流。

  六百多年前的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将“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带出国门,受到了沿岸各国的欢迎。如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日渐成为中国和亚洲、非洲、欧洲各国交往的重要纽带,而文化交流正是编织这一纽带的重要元素。

  中国的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在海外已受关注;花木兰、功夫熊猫,中华文化符号风行全球……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开始用自己独特的魅力打动和影响着世界。

  本次亚洲艺术节将举办“蔚蓝丝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特展”“丝路帆远——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图片展”等活动。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在“文化交流对话”板块,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与亚洲文化对话”为主题,围绕“亚洲合作对话中文化的角色与作用”“从亚洲文化的特性看‘一带一路’合作”等议题进行对话。届时,海内外嘉宾将共话“海丝”,深化亚洲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亚洲各国专家学者和艺术机构的理解互信。

   文化为船帆万舟竞发向未来

  “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严复,这位学贯中西、启蒙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家,在其晚年提出的文化战略极富有开创性。

  位于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严复翰墨馆,参观者常年络绎不绝。馆长郑志宇说,严复的“兴国之梦”仍然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同样坐落在三坊七巷的林则徐纪念馆,里面陈列着这位“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百年前的条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正是当下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写照。

  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从五千多年文明史走来的中国人民,既承续中华文化的典雅韵味,又广纳世界文明的精粹华章。

  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方圆一公里内,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儒教,多种信仰和睦相处,令人称奇。千年前,因“海上丝绸之路”而繁盛的泉州,在商业往来中留下了多元文化与信仰;千年后,这些外来宗教与泉州本土信仰依然和谐相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卢美松说,中华民族不仅是注重传承的民族,也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现代中国的精神世界,正是在接续历史文化与兼容并包的开放中塑造而成。

  2013年,中、日、韩三国合作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评选,福建泉州成功获选,积极尝试“以文兴城”,成为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杰出代表。今天,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开幕,这是千年古城递给世界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开幕式上《人·天》《家·海》《国·梦》三大篇章穿梭交织出一幅亚洲各国文化共生共荣、人民心心相印的繁花盛景。文化的交流其实是心灵的交流,让我们一起接受文化的邀请,在赓续传统、拥抱世界中,走向未来。(新华社记者 刘亢 孟昭丽 胡苏)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
我市发布28条措施
  昨日,中国(福建)东盟合作论坛在福州举办。政府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8月2日,省委书记周祖翼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