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旅游中的“安全保卫战”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泉州12月11日电 题:“海丝”旅游中的“安全保卫战”
作者 廖静
迎来“一带一路”的发展愿景,中国旅游业发展也将接受一轮新的挑战。随着中国政府对“海丝”旅游的持续推进,以及“海丝”沿线国家的旅游逐渐升温,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也成为不得不攻克的难题。
11日,旅游安全高峰论坛(2015)暨旅游安全与海丝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在福建泉州举行。关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的一场“安全保卫战”也相应展开,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海丝游”中的安全防范以及安全措施的建立。
人身威胁、财产安全……台湾“中华观光管理学会”、醒吾科技大学教授李铭辉认为,伴随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路线的开辟,愈来愈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响应,邮轮观光将得到极大发展。但是伴随而来的安全措施、相关法规、预想备案等完善问题,都将反作用于旅游业。李铭辉指出,目前在大陆的城市中,只有青岛发展得较为成熟,其余城市还在起步阶段或发展中。
各项数据表明,在邮轮旅游方面,中国的游客人数正在增长。李铭辉也表示看好邮轮旅游的发展,然而邮轮旅游进入公海后,除了法律法规外,还有噪音污染、油污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他表示,这是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
安全已成为“海丝”旅游的关键词,台湾环球科技大学教授谢志良也认为,应该借鉴已有的成熟模式来发展这一崭新领域。“台湾民宿、乡村游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挑选民宿时会根据它的执照、顾客好评等因素,才能确认它的安全与否。”
作为经贸合作重要一翼,“海丝”旅游得以开展也将促进进一步的经贸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境游人数首次破亿,达到1.16人次,而入境游也达到1.28亿人次。旅游行业逐渐攀升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其实在“海丝游”推出之前,中国的境外游也已经开始发展。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罗景峰告诉记者,中国在与东盟等地区合作时,已有相对完善的保险制度。他表示,能够将保险和救援联系在一起,可“加码”旅途的安全性。
如今,中国“一带一路”愿景已经铺开,面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形态各异的宗教、民俗文化,福建省旅游局行政管理处处长王祥银称,越是环境复杂,作为行政主管部门,越应当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在‘海丝’旅游积极开展的同时,其实更重要的是普通民众的人心融合,因此旅游的内涵还是人。”洛阳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李锋也认为,“心通”才能“贸易通”、“经济通”。但在“海丝”旅游发展过程中,安全卫生等问题亦不容小觑,因此在他看来,“海丝”旅游的开展也是一场“攻坚战”,需要预先一步一步计划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