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申遗全力冲刺 鼓浪屿遗产定义将改为"公共地界"

21.07.2015  18:01
鼓浪屿申遗全力冲刺 鼓浪屿遗产定义将改为"公共地界" - 福建之窗
来源: xm.fjsen.com

  专家表示,遗产地保护规划立足鼓浪屿全岛,将从多方面进行补充完善。(记者 王火炎航拍器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晓波)鼓浪屿正向申遗全力冲刺。19日上午,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考察研讨会在琴岛举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吕舟、鼓浪屿申遗总顾问郑国珍、鼓浪屿申遗总规划师潘安等多位已在岛上“浸泡”数日的专家反馈了考察期间发现的问题,并就申遗文本和遗产地保护规划的修编工作进行研讨。根据研讨结果,鼓浪屿的遗产定义将修改为“公共地界”。

   遗产定义修正为“公共地界”  

  申遗文本是申遗成功的核心关键。鼓浪屿此番能从众多竞争对手当中脱颖而出,代表国家角逐2017年世遗,一大原因正在于先前递交的申遗文本获得认可。眼下面对申遗“最终关”,申遗文本还需更进一步归纳和提炼。

  与会专家提出,鼓浪屿的遗产定义应修正为“20世纪初期的公共地界”——在此之前很长时间,鼓浪屿的遗产定义往往被归纳为“20世纪初期的公共租界”,然而事实上,当时的鼓浪屿管理以中国政府为主,中国政府拥有司法权,岛上的会审公堂插的是中国旗,而且全岛也是由当地居民、多国侨民和外国居民共同治理,与管理以外国为主的公共租界不同。由“租”改“地”,一字之差,鼓浪屿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凸显。

  接下来的申遗文本修编,将围绕新的遗产定义进行,把“公共地界”的概念贯穿到整份申遗文本当中。

  专家们还提出,现有的申遗文本叙述上采用的是编年体的体例,接下来的修改需要拎出另一条主线,以纪事本末体的体例与编年体部分互动。

   或将就建筑修缮出台技术导则 

  与申遗文本修编同步,遗产地保护规划也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与会专家表示,遗产地保护规划立足全岛,不只是要素的堆砌,规划的修编将对应申遗文本的修编方向,在历史环境要素、社区复兴与管理、空间管理策略、遗产要素展示与利用、遗产地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补充完善。

  专家们还提议,结合这次修编,鼓浪屿也应尽快配套出台一些实施性方案,包括供当地建筑业主、户主修缮时参照的技术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