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检察院“检村共建”助力生态乡村建设

10.05.2015  21:57

  福建检察网5月8日讯(王树瑜 陈辉 陈金英) 前几天,浦城县富岭镇大水口村,一场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的生态警示教育宣传,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图文并茂的展板、野生动植物保护海报。这是浦城县检察院生态检察服务小分队组织的一场法律服务下基层活动。小分队的年轻检察官们向村民发放宣传手册,以案释法,认真讲解珍稀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让村部成了生态宣传的讲坛,提高了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年前,浦城县检察院检察长黄丽英选派优秀干警曾闽军出任县委下派大水口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三级联动、驻村调研、“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等形式,黄丽英发现该村的生态资源、古树群、河道风貌保护完好,民风纯朴,于是将该村确定为浦城县检察院的“生态基地”。

大水口村有耕地1252亩,山地2.53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5080亩、竹山3000亩、油茶2500亩,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山和田。“山区靠山吃山,但不能死守几片山,要合理利用开发资源,发挥生态和经济效益。”黄丽英检察长引导村两委转变观念,增强造血功能,积极引进能人发展绿色产业。通过宣传引导,原来上山砍杂木种植食用菌的村民主动放下刀,转型发展林下经济,种香榧千亩,养蜂160多箱,建油茶、杨梅等生态防火林带60亩(3公里×20米)。以往全村香菇、木耳种植户60多户、110万多袋,资源或多或少受损,去冬今春种植户和数量均减少20%。村民叶必荣在上海经商成功后回报家乡建设,投资800多万元在大水口村建香榧基地,前期已建350亩,并在基地旁建生态农庄,供游人食宿、观赏、采摘等娱乐。村民冯章凯原来每年种食用菌都在1.5万袋以上,去年没种了,而是与妻子一同去帮助叶必荣管理香榧基地和生态农庄。冯章凯向笔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我每年种香菇1.5万袋,收入不到3万元,现在帮老板管理绿色产业,夫妻年收入超过5万元,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大水口村河道从毛源自然村到高坊水库二级站有3公里,如今河边的古树、风景树青翠挺拔,无人采沙采石,河中存留着奇形怪状的天然石头,水源保护极好。村里老支书阮喜爱说:“曾有外地老板相中这河道的石头,想一次性买走。村干部认为村财少,急筹钱花,这是个增加村财收入的机会,意向与那老板谈买卖。此事被黄丽英检察长得知后,她带着生态检察小分队专程到村做村干部工作,才‘黄’了这笔生意。”“石头是不可替代、无法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几千年不能恢复,一定要把河道资源保护好!”黄检察长的话在村民脑海中记忆犹新。

为建好生态基地,浦城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延伸服务触角。生态检察小分队主动与村两委对接,定期开展法律服务下基层及村干部廉政教育活动,帮助建立村务公开、村财收支情况月公示、群众评议村干部、森林防火、禁捕禁猎等监督机制,规范村里较大工程招投标程序等,这些措施大大增强了村干部的廉洁意识,同时也提升了村民依法办事的素质。

以“检村共建”为载体,生态检察小分队干警督促村干部用好美丽乡村建设经费,收好用好卫生保洁费。在他们影响下,村民自愿缴纳保洁费,投入清洁家园活动中,村民每年共缴纳保洁费9600元,购置40个垃圾桶,6个自然村都建垃圾池。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自觉收集垃圾倒入垃圾池,村民对保洁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均达100%。“检察院的帮助,村容越来越漂亮了,而且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很多村民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与以前的野蛮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感觉人也美起来了!”村干部王丽花如是说。   图为浦城检察院黄丽英检察长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种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