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人大“说事室”:纳民意 促和谐
“有事请到‘说事室’,你要办事我服务;私事公事都可讲,‘挑刺’更是大好事。”这是日前笔者在石陂镇“人大代表之家”公示栏看到的人大代表活动的履职承诺。
6月以来,南平市浦城县人大常委会在全县乡镇建立和推广了选民说事制度,通过在农村建立“说事室”,为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既让群众有地方说“事”,又让人大代表有渠道干“事”,成为人大制度创新的又一成功样本。此项制度不仅丰富了代表小组活动内容,发挥了人大代表作用,而且逐步建立起调解民间矛盾纠纷和处理上访案件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使大量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诙谐与稳定。
群众上访有“捷径”
选民说事制度,就是让老百姓到固定地点(说事室)说事,去反映问题,由自己选出的人大代表负责接待并做好答复和处理。在工作实践中,浦城县人大逐步建立完善了“四步工作程序”,使群众反映问题、人大代表了解民情的渠道更加畅通。第一步是选民说事,规定每月的13日为“说事日”,由人大代表在“说事室”负责接待群众,认真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第二步是集中议事,就是由各代表小组召开会议,对群众所说的事情、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归纳分类,根据讨论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第三步是及时办事,按照代表小组讨论的意见,将群众意见转交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第四步是定期评事,规定每季度末的“说事日”为“评事日”,由人大代表向选民群众通报问事、说事、议事、办事情况,并对办理结果进行评议和测评,改进下步工作。“四步工作程序”环环相扣、互为补充,使群众的意愿通过问事、说事、议事、评事得以实现,使基层群众的意见和矛盾有了“渲泄口”,受到农村选民的普遍欢迎。
代表履职有“激情”
通过推行选民说事制度,有效解决了政绩代表、荣誉代表、挂名代表等履职不到位的问题。既让代表明确自己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又让人民群众行使了自己的民主权利,拉近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沟通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代表与群众说心里话的多了,为群众
干事的多了。永兴镇是浦城县的经济强镇,但前些年环境卫生整治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脏、乱、差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代表们在走访中了解到,多数群众对此意见很大。经过集体研究,代表小组向镇政府提出了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的建议。该镇政府积极采纳,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短时期内使该镇的村容镇貌有了较大改善,为群众创造了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社会反响良好。象类似这样的“小事”、“琐事”还有很多,都在村民“说事室”里得到了解决。
解决纠纷有“效率”
“说事室”虽小,但它操作简便,实实在在,方便管用,群众只要有事要说,都可以找到代表自由地说事,很合基层干部群众的胃口。“说事室”建成后,让群众主动把矛盾纠纷反映出来,从而真正达到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说事制度以来,全县信访案件呈现下降态势,80%以上的小纠纷被这道“拦洪坝”拦在了基层。特别是对于一些因政策原因无法解决的问题,人大代表耐心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诚心,能够安心工作,不外出上访滋事。今年7月份,临江镇一位老农民王某因要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到“说事室”反映情况,并露口音要串联到省里上访。接待代表耐心向其讲明了相应政策,村、镇一级没办法解决的实际情况,李某情绪得到安抚,对代表处理方法感到满意,消解了上访的念头。
发挥作用有“深度”
随着代表“说事室”制度的推行和不断完善,“说事室”不仅说难事、愁事,而且群众有什么好的建议、好的想法可以通过说事直接提,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高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一大批群众所急所盼的实事好事得到解决,矛盾纠纷得到办结,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自实行选民说事制度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共接待群众说事3000多人次,听取群众意见700多条,为群众办实事600多件,硬化街道5000多米,新建或整修文化大院、农资超市、便民诊所等公益设施20多处,引进各类致富项目50多个,土地纠纷、粮食直补、合作医疗、邻里纠纷等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60多起,全县85%以上的矛盾纠纷解决在村一级,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