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上桥:“孝”出和谐乡风

19.06.2015  17:49

  浦城县富岭镇上桥村东界浙江省龙泉市,全村人口1066人,外出经商或务工的人口就达到460余人。曾几何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因邻里纠纷、山场纠纷闹得不可开交,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村。然而,如今这里的村风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尤其是住在村里的老人普遍都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这种感觉的起源,还得从一个“”字说起。

   孝心从这里开始传播

  在上桥,有一个经镇党委批复组建的老年基金会。该基金,除了之前用于老年事业支付的18万元,目前仍有余额67万余元。基金会第二届执行会长张方荣介绍,该村老年基金会是村民叶樟荣牵头组建的。当初,由他作为基金会第一届执行会长,带头捐款2万元发起,后来不断有村民和在外乡亲加入,基金会账户上的资金很快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据介绍,基金捐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捐资;二是捐助人将大额资金定期存入基金会专用账户,到期将产生利息用于捐赠。为保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基金会将基金不低于18%的利息回报,委托专人管理和投资,所产生的利息用于该村老年福利事业、资助特困和重病老人及公益事业。

  村民叶樟荣从小就孝敬父母,乐善好施。后来,他在上海创办了沪荣木器厂和添恒钢木制品公司,事业有成后,始终不忘回报家乡。从2005年开始,他就坚持每年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慰问金。2013年,在他和弟弟张方荣的倡导下,基金会又筹资120多万元为村里建起一座占地2.3亩,可容纳600人的上桥村文化活动中心,为村民茶余饭后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处。

   孝道凝聚人心

  “儿子、儿媳非常孝顺,但住得太远了,还好有了这个基金会,会员和党员干部把我照顾得很好。”今年79岁的陈世权老人对村两委和基金会共同倡导的“党员干部与70岁以上老人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赞不绝口:“要不然,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去见阎王喽。”原来,陈世权的儿子、儿媳常年在上海、苏洲两地做物流生意,平时很少回家,老伴又于几年前去世。村支书叶兴隆得知他一个人在家,便与其结成了帮扶对子。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陈世权突然剧烈腹痛,叶兴隆得知后立即叫上几位党员干部一起连夜包车将其送到县医院治疗。到了医院,医生诊断后说,病人情况严重,需及时转院手术治疗。叶兴隆又立刻将情况告知老人的儿子,同时帮老人办好转院事宜,一路陪护老人到南平市市立医院进行手术。老人康复后,其儿子、儿媳坚决要把他接到上海居住,以便照顾。可老人说什么也不肯走。他说:“在外面我住不习惯,村里的老年基金会就是我的家,有会员和村干部的照顾,你们就放心吧。

   孝风吹来和谐风

  的确,在上桥村,孝老敬老已蔚然成风。谈起村里的变化,老人们常说:“现在孩子们是越来越孝顺了,村民的心也更齐了。”据介绍,为了充分发挥孝德文化的重要作用,村党支部还将“孝道文化”纳入组织考察,入党积极分子需先通过“孝道关”。去年发展的新党员王华、叶秀清就各自向基金会各捐资1万元。

  每年的重阳节这天,基金会还会把全村70余位老人组织起来,在文化活动中心聚餐、谈心。大家东家长西家短地聊着各自的见闻。聊着聊着,就会聊到各自的子女及家庭情况。每当聊到谁家的儿女不孝顺时,老人们就会说:“这可不行,下次见到你娃时,我们可得说说他。”每当聊到谁家和谁家有什么纠纷时,老人们总会说:“我们得去和解和解。”就这样,在上桥村比的是谁家的婆媳关系和谐、家庭和睦、邻里融洽……从此,该村连续六年再无人上访,营造出的是人人学典型、个个讲公德的良好氛围,尊老爱幼、讲孝心重孝道、文明贤德蔚然成风。因此,该村也先后被南平市司法局、民政局授予“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被浦城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浦城县委文明办供稿)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