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下旧屋改造以真情促动迁 老人写信感谢“琅岐弟”

20.09.2017  08:07

翁玉达(左一)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居民答疑解惑。

  福州新闻网9月20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魏旸艳 马丽清/文 陈建国/摄)“指挥部工作队伍具备很高的职业素质与道德修养,有了这批工作人员的努力、敬业,很多居民放下顾虑尽快签约搬迁,请您转达本人对翁玉达的感激之情。”日前,浦下旧屋区改造项目指挥部收到了一封感谢信。满满三页的信纸,详细介绍了居民从被动咨询到主动签约的全过程,表达了寄信人对工作人员翁玉达真诚的谢意,也对他的爱岗敬业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

  翁玉达只是众多征迁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在浦下旧屋区改造项目中,活跃着一群工作人员,他们尽心尽力入户宣传,化解群众“心头结”。

   从被动咨询到主动签约

   老人写信赞扬征迁服务

  写信的林女士是浦下新村6座306室住户,年逾六旬且身体状况不佳,家人刚好又不在身边,加上是第一次经历搬迁,她对征迁有颇多疑虑,便消极拖延。

  她在信中写道:“8月15日再次路过指挥部,见大厅里很多人,工作人员前挤满了咨询的群众,根本无法上前,徘徊许久正要离开……

  工作人员翁玉达的及时服务消除了她的疑虑。“他耐心听完了我所疑虑的种种问题和实际情况,一一给予解答、指点,让我对征迁事宜有了信心……

  最后,林女士顺利签约。她在信中说,“这段日子,本人从开始的被动咨询到之后的主动签订征迁协议,与小翁及其他工作人员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细心解释搬迁细则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他那不厌其烦、细心沟通的态度让我产生了信任感”。

   精通业务用心待人

   琅岐弟”受老人欢迎

  当记者询问翁玉达时,他努力回忆也想不起来这名老人,因为每天找他咨询的人太多了,尤其是老年人,常常找他解决问题,还亲切地叫他“琅岐弟”。

  翁玉达来自马尾琅岐,目前就职于晋安区发展改革和科技局。他参加过横屿组团、王庄旧屋区改造等多项征迁工作。

  调解和沟通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记者从一开始进入指挥部,就注意到这位“一直在移动”的人。他的嗓音沙哑,脸上总带着微笑,在签约台外给居民支招、讲政策。

  浦下旧屋区改造涉及的老人多,许多老人在征迁过程中有烦恼,想找人说说话,翁玉达会引导老人先坐下,再递上水:“您慢慢来,不着急……能解决的我们一定替您想办法。

  在现场,肖依伯告诉记者,这次自己签约,离不开翁玉达的帮助。“他陪我一起确认面积,和单位协商,最后达成协议,无论是征迁方案、补偿方案、安置面积测算,他都很清楚,精通业务,也真的很用心。

   多从居民角度思考

   化解居民“心头结

  事实上,在浦下旧屋区改造征迁项目中,有一群扎根一线的“攻坚兵”。为了让居民能够尽早签约,享受到政策福利,他们要学懂、学透相关政策,再与老百姓面对面地沟通。

  如何化解群众矛盾?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拆迁要想顺利进行,关键是要做通思想工作,从居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浦下社区党委书记高爱兰说。

  每天早上涉迁户上班前,她入户一次;晚上下班后,她再入户一次。遇到对政策不理解的涉迁户,高爱兰就一天沟通三四次。她说,为了推动征迁,许多工作人员都要挨家挨户了解诉求,提供帮助,动员征迁。

  “做征迁工作必须以心换心,因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一套房子是重大利益,不耐心细致地和他解释清楚,他们是不放心的。”高爱兰说,反复解释政策是工作人员常做的事情。

  “为拆迁居民着想,带着感情去做工作,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政策的优惠和合理,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浦下征迁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人员将深入群众,以情促迁,架起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