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足转型难:有一流训练基地却无踢球姑娘

12.11.2014  12:49

□本报记者 聂磊旻

早报讯 昨天下午,浙江女足1比2不敌河北队——虽然全年战绩5胜6平18负(联赛第13名),但这已经是球队近3个赛季以来的最好成绩。

球队实力下降,核心出走,赞助商转身而去,尽管坐拥国内一流的女足训练基地,但是浙江女足面临的困难却越来越多。

没办法,只能靠我们自己努力。只有打出成绩了,才能吸引更多关注,才会有企业愿意赞助我们,才会有更多女孩子愿意踢球。”领队赵燕甚至半开玩笑地点了记者的名,“就像你,每年都说要去昆明看我们冬训,哪一次来过?

2007年年底,浙江省体育局、杭州市政府、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曾携手砸下巨资600万,请来足球“教父”商瑞华,剑指全国一流的女足队伍。如果说那一年是浙江女足的巅峰时刻,那么从去年开始,浙江女足开始经历痛苦的涅槃。

因为自商瑞华走后,球队就开始不断遭遇人才流失的困境。主帅走了,核心走了,一些当打之年的主力也走了,“留不住人,有各方面的原因,但辛辛苦苦培养的球员就这么走了,对球队的打击可想而知。”俱乐部一名官员这样和记者抱怨道。

不过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浙江省体育局牵头下,杭州市体育局、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方面联合出资,以三年近800万元的投入重新赞助了浙江队。

资金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球员问题。因为女足独特的转会制度——没有国内转会市场,很多队有钱都买不到好球员,这也使得浙江女足被迫开始自身造血。

在昨天结束的全国女子足球联赛第十站杭州赛区的比赛中, 94、95年的球员占了浙江队的半壁江山,最小的甚至只有17岁。“有这些宝贝已经不错了,我还得哄着她们。训练量太大,不练了;晒黑了,不练了……”赵燕苦笑说。

其实我们的训练条件、个人待遇都还不错。”市足协秘书长李昊曾私下里说,他们的桐庐训练基地在国内女足里面肯定算得上一流,队员们月薪4000元左右,比上不足比下绝对有余,可现在踢球的女孩子就是越来越少。

女足想要发展好,肯定还是要立足校园足球,但目前,省内女足开展得好的,也就杭州和嘉兴。杭州校园足球中有女孩子参与的,一共有14所小学、9所初中和8所高中,这些学校都有校队,每支球队的球员在十四五人左右。”杭州市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惠民坦言,这些孩子构成了杭州女子校园足球的“主力军”,“如果说还在踢球的男孩人数是2000人,那么女孩子踢球的人数也就100人左右,基本只有男孩子的5%。”如果想挖掘更多的足球苗子,就要去农村学校尤其是各县市的田径队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