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统派青年:台社会漠视光复历史背后是去中国化

25.10.2014  20:01

  今天是台湾光复节,这个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的节日,如今在岛内却显得很冷清。在台湾统派青年意见领袖、“抗独史阵线”成员侯汉廷看来,这种社会氛围的形成,正是“去中国化”教育的恶果。上个月,他跟随台湾统派团体赴大陆参访,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昨天,侯汉廷接受了导报记者的专访,聊及台湾光复节以及两岸青年交流等话题。

  人物名片

  侯汉廷:新党青年军成员,目前就读于台大政治研究所,是台大中华复兴社社长。“太阳花学运”期间,常上政论节目与学运学生激辩,表现抢眼极受关注。

   谈光复节:台年轻人比较无感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节,如今岛内各界对这个节日还重视吗?

  侯汉廷(以下简称“”):坦白说,大家对光复节其实无感。各种节日对年轻人来说,关注点就是放不放假,所以会有“国父不如台风”的说法。对光复节,如果上位者不重视,那么下位者很难做出大的动作。台湾社会很奇怪,光复节明明是纪念台湾光复,但就会有人叫嚣“明明是接收”,把纪念光复节扣上恢复“威权统治”的帽子。

  记:在您看来,漠视光复节,对台湾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侯:光复节所代表的,是它背后的历史意义。这个节日会被淡化,其实是有步骤、有计划的,是“去中国化”教育的恶果。年轻人忘记历史,也就对光复节无感,再延伸下去,就是各种媚日行径的发生。统派每年都有纪念光复节活动,我们今年会与选举造势活动相结合,举办车队游行。希望官方能对这些有历史意义的节日加强宣示,放假或是举办纪念活动都可以。

  记:你与那些对光复节无感的年轻人其实是同龄人,你们接受的是同样的教育。许多人不知不觉间就被“台独”史观所影响,但你没有,这是为什么?

  侯:我想与家庭和教育都有关系。我是外省第三代,从小就爱读古典文学,对中华文化备感认同。我读小学时,课纲还没有改,地理教科书上介绍的是中国每个省的山川河流,历史课上学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的更迭兴衰,然后再学台湾历史,从近代中国到台湾命运,自然就连结了起来。这就是教科书的重要之处,现在讲到这些,年轻人觉得“那都是外国的”,就是因为切断了这种文化和历史的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