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2)让端午节“活”在当下
如今的端午节,除了享受到法定假期,它的传统习俗也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体现了政府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然而,我们也注意到,韩国、日本、新加坡和越南等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对端午习俗的继承和弘扬,通过不同的仪式过端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找回端午记忆,让端午节"活"在当下?传统节日,又该如何代代相传?这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个新的课题。
(记者: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小朋友:知道。 记者:是什么? 小朋友:是屈原他投江之后,几个渔民为了那些鱼不吃到他的尸体,就做粽子投到江里去。 记者:那你知道端午节的民俗有哪些吗? 小朋友:赛龙舟、吃粽子、点雄黄、浴兰汤。 记者:在家里妈妈有做这些吗? 小朋友:我妈妈没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不少"70"后、"80"后 父母,无暇带孩子走近民俗活动,这让孩子们对端午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历史故事上。 (市民(女):好像大家觉得传统习俗有点过时,大家都不去做这个活动了。) (市民(男):应该是要继承和弘扬的,因为我们国家以前好像还不是很重视,(现在)慢慢慢慢这块才开始重视起来。) 福州民俗专家建议,应该通过多方引导,创造更为贴近、更为多元的文化营销渠道。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各种民俗博物馆,举办类似于面向全民的包粽子、插艾草活动,让孩子们去参与各种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活动。 (福州民俗专家 郑子端:要在小学中间办福州习俗的课,让孩子知道一下,原来什么样的东西,要一代代留下来。) (福州民俗专家 陈明安:你如果搞现代建筑,可以把我们城市搞得很强大,如果有一种文化传承,那可以把城市搞得伟大。)
【编后语】 让端午节"活"在当下 传统节日到底离现代精神有多远?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节日本身的通俗性和互动性一定相悖吗?在我们的采访中,专家们就建议,可以/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兼容并举,用现代价值观/重塑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营销方式。也许学会了使用市场营销、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心理的传统节日,恰恰可以在另一个层面上/缩短现代人与传统节日的文化距离,也才能我们的传统节日/真正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