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家姚明的“软”与“硬”:要主动的去应对

11.09.2014  20:54

中新社天津9月11日电 题:社会活动家姚明的“”与“

中新社记者 石岩

尽管经历过无数“大场面”,34岁的姚明坐在达沃斯的聚光灯下,仍显得有些局促。他把胳膊置于略显发福的大腿上,两掌互搓着,眼神飘忽不定,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我从小就不大喜欢出门,因为自己的身高,走在街上显得太不低调了。”姚明笑着说。

生性腼腆的烙印至今仍可在这位身高2米26的大男孩身上觅到踪影。在11日下午一场论坛上,姚明会为把“人员运送”错说成“人员发送”而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纠正。而在谈及中美审美观差异时,在“性感”一词脱口而出后,那张国字脸上竟赫然透出一丝红晕。

正是这种内敛的性格,让姚明初入NBA时,被教练一度认为球风偏软(too soft)。为了逼其更霸气地对抗、扣篮,教练不惜祭出“狠招儿”——姚明不扣篮,就罚所有同伴一起跑步。

“(教练)可能是学习了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知道我们最受不了的就是因为一个人犯错让所有人受罚。”姚明笑着说,“他这种办法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久而久之,我在场上不再那么惧怕对抗,到后期甚至完全是主动寻找对抗。

而主动寻找对抗,被很多人认为是姚明变“”的开始。直至宣布退役前,姚明已成长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体育巨星。

逐渐远离体坛的姚明开始尝试自己的新角色,他做上了全国政协委员,并开始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公益事业。在与现实的磨合中,这位昔日的体坛强人重新拾起昔日柔软的一面,并从一个理想主义者逐渐成长为一个务实的社会活动家。

大量的非洲象在离我们1万公里、两万公里的地方被杀掉,我们收到的是一个非常精美的礼物,一个象牙或者一个犀牛角,没有任何的血迹,但是我在非洲看到的是另外一种样子。”姚明的眼神在观众头顶和天花板之间游移着,动情地说:“那里没有象牙、没有犀牛,留下的是一堆没有灵魂的残骸,这个灵魂到哪里去了,这个灵魂需要谁买单,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