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65华诞--家 国人生 洪建才:当年炮战小兵 如今金门人亲家公

07.10.2014  16:08

年近70的晋江围头镇围头村村民洪建才,曾经参加过"八二三"炮战,当年他是负责运输炮弹的16岁小民兵。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把女儿嫁到金门,成为金门人的亲家公。曾经战火纷飞的围头,如今也成为两岸经贸、文化和民间交流的窗口。特别报道《庆祝新中国65华诞--家 国人生》,来看洪建才伴随着两岸交流交往进程的人生故事。


  位于围头半岛最南端的围头村,是大陆距金门最近的地方。曾经的"八二三"炮战,让这个滨海村庄永远定格在两岸关系的历史上。 (晋江围头镇围头村村民 洪建才:我们这个村庄周围落了五万多发的炮弹。) 如今的围头,碉堡依旧,坑道依旧。不同的是,镌刻着"八二三战地生态公园"的石碑和从音箱里传来的隆隆炮声,早已成为八方游客想象的炮战历史素材。 (洪建才:以前两岸对敌,实际上两岸都是兄弟。) 1968年到2001年,洪建才在围头担任了33年的民兵营长,也见证了两岸由军事对峙到交往逐渐增多的历程。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 》 ,两岸渔民开始接触,后来台湾渔船开始停泊在围头码头。 (洪建才:两岸不打炮了,两岸海上的渔民都是在一个渔场,以后就有了慢慢接触。以后慢慢熟悉了,熟悉以后在海上就有了小额的交易。) 随着两岸关系不断缓和并深入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围头每天都有五六十艘台轮前来停靠,人员交流也更加频繁。洪建才的二女儿就在那时认识了一位金门青年,并准备嫁往金门。 (洪建才:当时我们这边对金门还没有通婚,以前两岸对峙,以后会不会打仗?起初我还是有很大的顾虑。) 当时去金门还要绕道香港,至少需要两天时间,亲朋好友也都不赞成这门亲事,但是洪建才还是尊重女儿的选择,1992年,洪建才在围头村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同意了二女儿的婚事。 (洪建才:有通婚有来往他就会了解我们大陆什么情况,我感觉这方面对两岸统一可以说是有一点促进。) 如今,围头已成为福建民间对台小额贸易的试点之一,当地人与金门通婚的,有120多对。 (洪建才:我那个亲家特别高兴来,因为他的父母亲也是大陆的,旅游他就不到别的地方去,就到大陆来旅游,经常的。) 如今围头与台湾的交流已经发展成"海上快运",台货经由围头配送到全国各地。两岸的和平稳定,也让两岸百姓获得更多实惠。洪建才说,如果有一天能实现随时可以自己驾船去金门看外孙,那将是他最开心的事 (围头村洪建才: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两岸统一,以前我就说过两岸统一我就买个小快艇,去金门来往很方便,真的是很快,二十多分钟就到了。)


编辑:王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