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洞察和把握世界大势——读《落日的辉煌》有感

02.11.2015  18:15

  这次有幸参加市委党校学习,在课外之余也读了几本书,特别对《落日的辉煌》这本书感触颇深。这本书对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作了历史的反思,对我们学会敏锐地洞察和把握当今世界大势,不无借鉴作用。

  中华民族经过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发展,至康乾盛世,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6个。

  然而,仅过100多年后,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就彻底改变了,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善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这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悲歌。

  在变化的世界面前,清朝却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100多年的盛世之后中国社会骤然下跌,极端的闭关,把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距离大大地拉开了。

  以中国最为自豪的农业为例。到了1840年,千年前的耕作方式基本没有变化,全国人均粮食仅200公斤左右。在美国,人均粮食已达到1000公斤左右。在工业方面,到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了。在这段时间,中国的阜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第一座炼钢平炉建于1890年,比西方晚了近30年,第一艘汽船造于1865年,比西方晚了60年,1825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到了1840年,全世界的铁路总里程达9000公里,而中国这时还不知道铁路为何物。

  军事上,明末清初已引进并使用西方大炮。但后来,为了使八旗骑兵弓马“技术特长”不致失传,废用大炮等热兵器,恢复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水兵仍是帆船,以致西方的长枪大炮到这时被看成了妖术,军舰被看成怪物,甚至愚昧到广州守将对付英国人军舰用“驱邪”的马桶、秽物等这种地步。

  科学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明朝之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那时世界上重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而中国就有175项,占57%以上。到明中晚期,中西方之间仍是互有长短。经过清朝200多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于西方。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中国比西方晚了几乎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下半叶,这些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才缓慢地介绍到中国。

  落日虽然辉煌,接踵而来的却是长夜无歌。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反省我们民族的这段历史,太值得我们后人警醒。对当前以及未来世界历史大变动、大发展、大转折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走向世界。

  (作者 林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