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洋房混搭江南风哪里有问题 为何遭网友吐槽?
立新路白色的围墙上,装上了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漏窗,与老街的西洋风格不般配
原来的鲁贻图书馆(网络图)
整治后,鲁贻图书馆外,原来的铁栅栏变成了琉璃瓦围墙
同济大学景观系博士林轶南建议,把院墙改成通透式的铁栅栏(效果图)
同济大学景观系博士林轶南建议的沿街店面及店招改造效果图
立新路的老洋房,被漆上蓝色边框,有点不伦不类
公园路4号,花花绿绿的广告牌与背后的古老建筑很不搭
“围墙后面是一栋民国洋楼,可围墙变成了青色带着 琉璃瓦,还有仿古漏窗,这是哪跟哪啊。”被雷到的网友“edDuck”,发微博说,洋楼和江南水乡、三坊七巷的明清风格混搭,失去了老仓山的味道。这一观点引起众多网友共鸣,跟风吐槽。
据福州房产网小编获悉连日来,被网友吐槽的,是烟台山风貌区内的立新路和公园路“精品小街巷”整治中,把江南园林风格作为街区主导风貌,大家担心这种风格会在接下去的改造中延续,让这里彻底失去原有的西洋风格。
许多市民呼吁,烟台山老洋房的保护应该修旧如旧,还原真实的历史记忆,不能破坏性修复,也不要把全福州都搞得像三坊七巷那样的白墙灰瓦。
实地走访洋房外围墙全部变“江南风”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立新路口的仓山区文保单位——鲁贻图书馆,这是一栋西式双层砖木结构小楼,民国时代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都是邮电局。可现在,楼外原本的铁栅栏,变成了加高的灰墙,顶部还有蓝黑色的琉璃瓦。
“原来都可以透过铁栅栏看到房子的全貌,采光也很好。”附近居民洪先生说,现在路过一回头,完全被高高的围墙遮挡住了,很不习惯。
据悉,立新路、公园路区域的建筑,是建于1920年左右的近代花园洋房,外墙均有典型特色。记者看到,从鲁贻图书馆到立新路5号、立新路6—8号、立新路29号、白鸽楼、公园路柴栏厝及东山别墅群等,每一座建筑风格都不尽相同,而现在,房子外的围墙全部变成了“江南风”。
在立新路上通往罗园的小巷口,还出现了一个几乎与南后街文儒坊一模一样的拱门。紧挨着拱门的两侧围墙上,每隔一米左右间隙就安装了一个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漏窗。漏窗只有装饰作用,是个假漏窗。
不光如此,沿街店铺的招牌也都统一制作,刷上红、黄、蓝三原色作为店招底色。网友“双鱼-沛沛”说,“精品小街巷”工程设定的江南园林风,与老仓山的西洋风格太不搭了。
设计单位街道风格,是为了向仓山小学看齐
记者了解到,本次仓山“精品小街巷”整治,是由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设计的。
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江南园林风格时,该公司负责此项目的江先生回答说,当时,主要是将这一片区定义为“教学区”,与附近仓山小学内的青砖相协调,就加入了三坊七巷的明清风格进行点缀。而琉璃瓦墙这样的古典园林风,是为了与校园内新建的青砖教学楼相符。
当被问及是否知道该片区洋房居多,与江南风格不符时,江先生说,当初设计理念是知道这里有洋房,但并不多,大都比较破旧,并不能特别凸现这里的风格。现在这两条路的整治工程已经完成,附近其他路段暂无设计方案。
江先生表示,网友吐槽的事情,设计单位和指挥部很重视,上周专门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专家、居民和网友的意见。会上,大家都提到了围墙风格与现有建筑不符,琉璃瓦不该出现等问题,与会单位都已经接纳并准备改进。
记者了解到,接下去设计单位将配合区景观办,对公园路14号附近的三一弄口围墙进行清洗,恢复红砖本来面目。对密集的漏窗装饰减少数量,在墙边种植爬山虎等植物,改变墙体单一面貌。至于琉璃瓦、广告牌、不锈钢空调架等问题,可能将纳入烟台山风貌区整体规划,未来再进行改造。
业内看法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无关“江南风”
江南风的围墙也让本报热心读者、同济大学景观系的林轶南博士看不下去了,连日来,他专程绘制了自己设计的院墙入口以及店招的范例效果图,向本报独家提供。4幅效果图上,去掉了现有的围墙,保留了周边建筑原有的红砖风格,加入了绿色植物遮挡,显得更自然,也突出了洋楼。
林轶南说,整个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内,除后来修复的烟台山公园带有江南园林风格外,其他区域都有非常明确的西式风格,立新路、公园路是早期洋人、传教士及邮电、海关系统高级官员的聚居区域,跟江南风格完全没有关系。
“仓山一带老洋房居多,主要是西式的建筑,市规划院编制的《福州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中早有设定:‘新、改建应与近现代建筑的西方近代风格相协调,材质及色彩应与建筑相协调’。”林博士认为,“精品小街巷”工程在确定街区风貌时,没有好好研究该区域的建筑风格,只为了所谓的配合一所学校,就粗暴地选择了“一刀切”的方式,结果导致围墙竣工后,与周边建筑风格非常不协调。(福州房产信息网整理发布)
特别关注:福州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