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携手“芝麻信用”——线上线下让“老赖”无所遁形

17.02.2017  17:01
  “为什么无故将我列入失信名单库,害得我的‘芝麻信用’被扣了100多分?”2月14日上午,在龙海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办公室,被执行人洪某质问着执行法官。

  面对质疑,执行法官向其出示了相应执行依据。面对确凿的证据,洪某只好付清了全部案款,执行法官这才将其从失信名单库中撤除。

  原来,去年6月,被执行人洪某因犯妨害作证罪、危险驾驶罪被龙海市法院判处拘役3个月15天,并处罚金5000元。但是,洪某刑满释放后拒不缴纳罚金,被移送该院执行局执行。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依法向洪某发出《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及传票,但洪某拒不缴纳罚金,执行法官只好将洪某列入失信名单库。

  春节前,洪某在使用支付宝“蚂蚁花呗”分期付款服务时,突然收到“芝麻信用”的失信告知,才知道信用被扣分降级。无奈之下,洪某只能到法院了解情况。

  据悉,“芝麻信用”是由独立第三方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根据当前采集的个人用户信息呈现出的个人信用状况,分值越高代表信用越好。自2015年7月24日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就通过专线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共享给“芝麻信用”,“老赖”们在淘宝、天猫、支付宝、神州租车等接入“芝麻信用”体系的合作商户处受到约束。

  据统计,今年1月以来,该院执行局已发布失信记录423条,及时、高效地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