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民生最有力保障
记者 赵志锋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7.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这是政府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交上的一份民生答卷。这份民生成绩单的取得更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
《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两天,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人大代表们纷纷点赞这份民生答卷,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群众最讲究实际、最看重实惠、最喜欢实在。只有让群众得到实惠的政策才是好政策。
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上亿群众喜迁新居;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依法治国全面推进。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与党中央、国务院这5年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凌海市小上五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占宇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从“五大发展理念”到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政策从来没有忘记农民。
对于民生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张占宇感受颇深:“以小上五旗村为例,目前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2.5万元,家家户户都有一个2亩的暖棚、一个2亩的冷棚、2亩的五味子,全村走上了高产农业发展之路。”
石寿芳是来自甘肃贫困地区岷县的全国人大代表,说起村里的变化,石寿芳如数家珍:“五年来,我们村里新修建了学校、幼儿园、卫生屋、文化屋,还新建了文化广场、便民桥,通村公路全部进行了硬化。”
“看着崭新的村容村貌,我打心底里高兴。”石寿芳说,正如总理在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保障民生离不开法治
民生和法治密切相关,保障民生需要法治,民生同时也为法治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年的报告和往年的相比,一大特点就是民生意识更强烈。”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缪蒂生说,报告把老百姓关心的医疗、环保、食品药品安全、健康中国建设等都反映出来了,更加贴近基层老百姓的心声。
2015年,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坚持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法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全省法院依法快速审结涉及民生民事案件251589件。对涉及食品药品安全、拐卖妇女儿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等犯罪依法坚决打击。组织追索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等专项执行活动,执行到位1447.2万元。
缪蒂生说,今年的报告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法治意识更强烈,在贯彻“四个全面”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该做什么,企业应该做什么,老百姓应该做什么,都要求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缪蒂生说,今年,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将遵循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司法工作规律,自觉融入发展大局,认真做好防控风险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司法服务和保障职能,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群众新期待更需法治
报告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贫困县全部摘帽,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
报告承诺,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我们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未来五年内实施的一系列民生工程,都需要法治来保障公平正义。”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大石桥市青花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守彬说,没有法治,就没有发展。他还建议进一步加大富民工作力度。
“85”后全国人大代表、来自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大滩村的村民常海霞说,报告中提到的“十三五”时期有关民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基层普遍关心的民生保障问题,如教育、医疗、养老都有了安排部署,细致且可操作性强,很有针对性。
自称“带着牧民期盼来参加两会”的她还建议,今后要加大对民族地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报告实事求是,鼓舞人心。”石寿芳说,“十三五”的蓝图已规划出来,重在落实。有关法治服务民生方面,他建议当前要重点解决好政法机关案多人少、执行难、办案经费保障等问题,真正发挥好法治护航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