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法治思维 弘扬法治精神 凝聚法治力量
依法治国彰显“中国方略” 主持人:徐 隽(本报记者) 对话人: 上官吉庆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市长) 周红波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市长) 益西达瓦代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长) 陈 旭代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 明经华代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五云镇党委书记) 邸瑛琪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侯欣一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把法治建设建立在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之上,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遵循,树立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让“守法”成为信仰 主持人:近年来,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整个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这也反映了依法治国在全面推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的感受是怎样的? 侯欣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加强,更加符合法治规律:一方面,补足短板,把重要法律的立改废提上议程;另一方面,立法质量得到了提升,人大自身主导立法,排除了部门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干扰。 明经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我国的法律体系、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法律人才大量增加,法律宣传扎实开展,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依法维权、依法办事成为常态,法治环境不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益西达瓦:现在,民告官、下告上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事。比如,行政诉讼法修改后,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群众都可以提起诉讼。如果政府不依法行政、违法执法,就可能被告上法庭,甚至承担败诉责任。 周红波:依法治官、依法治权,是依法治国的重点。必须通过构建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约束和规范各类权力主体依法用权。近年来,南宁坚持开展“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直播让一个个“一把手”脸红心跳、如坐针毡。监督之下,很多老大难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陈旭:“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从2016年起,上海实施新的《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基本实现了外环线内“零燃放”的目标。为什么能做到?因为这部地方性法规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也说明群众的法治意识在不断增强。 让“找法”成为习惯 主持人:总书记指出,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作为执法主体,各级政府如何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陈旭:“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政府部门要依法办事,树立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要把一些曾经包揽的行政权力让社会组织去做,创新基层治理,把基层社会培育起来。 上官吉庆:各级政府应当自觉养成崇尚法治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自觉。比如,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方面,只有先把规矩立起来,在法治的框架下决策行事,让大家知道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不能干却干了就要受到严厉处罚。这样才能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投资环境。 侯欣一:随着简政放权的推进,政府权力受到了必要的束缚和限制,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得到强化,公开成为常态,非公开成为例外。 明经华:我们乡镇建立了一套镇村组三级民意诉求网络,成立了一支法律服务团队,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现在,遇事找法的做法越来越多,相信法律的群众就会越来越多。2015年,我们镇通过依法治理,共解决矛盾纠纷和涉法涉诉问题35件。 邸瑛琪:2012年12月,总书记就鲜明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思想。这次又提出,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把法治建设建立在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之上,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我的理解,依法治国要接地气,要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在整个基层形成了法治信仰,形成了依法办事的风气,整个社会才能成为法治社会。 让“靠法”成为常态 主持人: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那么,领导干部怎样当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上官吉庆:我们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自觉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推动政府从“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向“依法履职”“依法服务”转变,做到“有权不可任性”。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基层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高于法律的标准要求自己。即便是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也要按程序、讲规矩。不能觉得是“为了公”,就可以不守规矩。 益西达瓦:依法办事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素质之一。那些在法治社会仍然抱持“人治思想”和“长官意志”的人,那些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无视法律的人,必然会被时代淘汰。 明经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也强调,深化基层依法治理,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必须很好地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探索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政府权责越位、缺位,需要理顺县镇村三级组织的职能权限与关系;二是基层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供给不足,需要实现基层法律服务供给多元化;三是基层法律人才紧缺,需要实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队伍职业化。 (综合本报记者刘华新、庞革平、任江华、曹玲娟、张烁、谢振华、张文、张丹华、魏哲哲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