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入村走“田头” “滴水檐”下促和睦
田头村,位于厦门集美区灌口镇仙灵旗山脚下,特产仙景芋头远近闻名。作为厦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田头村乡风文明和谐,但最近,两名村民因为一堆砖头闹得不可开交,还闹到了法庭。
这是怎么一回事?原告薛某说,被告苏某建房子,把砖头堆在自己房屋的地界上了,影响通行。薛某诉至集美法院,要求苏某排除妨碍,恢复通行,并赔偿精神损失。
邻里纠纷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简单就案论案治标不治本,承办法官林达说,要真正解决双方矛盾,还要从修复邻里关系入手。
他决定去现场看看。在现场,双方表达自己的诉求,说着说着,就把陈年旧账全翻了出来。原来,两人矛盾背后根本的症结在于双方长久以来对于地界划分存在争议,致使双方对彼此在地界的举动存有戒备心理,此次堆放砖块行为仅仅只是问题的导火索。
薛某和苏某对房屋相邻土地界线各执一词,且双方提供的红线图等证据材料年代久远,与现状已有所区别,查清事实具有一定难度,案件陷入僵局。
本着邻里和睦、互谅互让的原则,法官转变思路,从乡土风俗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因村居调解员具有“人熟地熟”优势,法官通过《灌口人民法庭党支部挂村联络制度》,主动联系田头村人民调解员,一同前往现场查看,共商对策,合力调解。
经现场勘察,人民调解员提出根据农村建房习惯,在自家地界边缘需要留出适当距离便于屋檐雨水滴落(俗称“滴水檐”),因此两方在各自地界范围之内都应适当退让。
这个参照乡俗做法的“滴水檐互让”解纷思路,使得矛盾不再拘泥于划分地界界限。法官借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双方态度有所缓和。
在法官及人民调解员的共同见证下,根据周边房屋之间已有的“滴水檐”,双方确定了各自退让距离,现场丈量地界,当场签订调解书明确被告合理堆放砖块的地界范围,恢复原告的正常通行,就此解开两家多年心结,促成了“滴水檐”下的握手言和。
本次庭村协同解纷,是集美法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也是集美法院推广应用村居治理四式矩阵解纷的体现。近年来,厦门集美法院运用挂村联络制度依托乡土风俗,庭村合力解纷疏通双方心结重塑邻里情让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坚持走访田间地头,提升村居治理精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助力。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罗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