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今报》:真心服务显亲和 化解矛盾提公信
——鲤城区检察院健全机制保障十年“涉检零上访”
“我心里的苦总算是有人知道,谢谢你们帮我把钱要回来,我终于能活得像个人样了……”近日,申诉人凃某华将一面写着“秉公执法、廉正严明”锦旗送给泉州市鲤城区检察院时,在检察官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历时4年,凃某华在遭遇车祸、身体受创、生活困难等重重打击差点崩溃之时,在鲤城区检察院的释法说理、协调帮助下向蔡某忠讨回25万元借款。
“古人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因此对待群众更要多倾听,多关心,多协调,多走访,我们一直就是坚持人民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泉州市鲤城区检察院检察长程和平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近年来,泉州鲤城区检察院建立畅通沟通渠道,通过联络入户机制、涉企监督机制、检调衔接机制、不诉走访机制四大机制听民声、解民忧、求公正、保平安,确保该院十年涉检零上访。 建立联络入户机制:有效解决群众难题“以前我们社区家家户户几乎都养狗,就是担心贼惦记。”据了解,过去泉州市鲤城区“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因小偷防不胜防、屡禁不止等治安问题意见很多、情绪很大。
对此,泉州市鲤城区检察院联合街道办事处、基层社区的力量,建立联络入户机制,依托8名街道办事处联络员以及79名社区检察联络员,进居入户收集社区信息民情,变群众上访为干警下访,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群众的难题。
该院通过整理民情笔记,对社区矛盾进行排查调处、分析研判,先后会同街道、社区为群众化解疑难问题200余起;梳理总结出常见犯罪类型、多发犯罪地点、典型犯罪案例,据此建议各派出所民警加强巡逻,并在各街道、社区分发警示宣传册、张贴宣传海报,加强预防犯罪宣传力度,还通过打击各类犯罪,保障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追讨赃款赃物。社区许多居民反映辖区的治安有了明显好转,“晚上睡觉很安心,再也不怕小偷‘光顾’家里了”,一位社区居民饶有兴致地告诉记者。 完善涉企监督机制:化解劳资纠纷真给力“多亏鲤城区检察院,我才能讨回欠款,孩子的病才能治好。”近日,农民工邱某在被恶意欠薪多月后,经泉州市鲤城区检察院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终于拿回属于自己的“血汗钱”。“你们检察官让我从绝路里看到了希望,实在是太感激了。”邱某在事后说道。
针对近年来涉企案件特别是农民工讨薪案件逐步增多的实际情况,泉州市鲤城区检察院完善涉企监督机制,定期走访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推动企业合法经营,自觉规范用工行为;并通过正反面警示案例,使劳动者认识到非理性维权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消除一些劳动者“打官司跑断腿,不如集体上访、上路拦车讨钱快”的错误认识。 推行检调衔接机制:温馨调解促和谐喜欢带上家人自驾游的潘某怎么都没想到,一次普通的出游不仅让花样年华的小姨小君失去生命,更让自己身陷囹圄。交通事故发生时,潘某正兴高采烈地和车上的家人谈天说地,没注意到对面来车,为躲闪来车与护拦碰撞,造成一死三重伤,依照法律规定,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该案是亲人之间的事故,为避免双重伤害,泉州市鲤城区检察院检察官主持调解,小君的丈夫真心谅解了潘某,达成刑事和解。
自2007年以来,泉州市鲤城区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严出声威,宽出和谐”, 与鲤城区司法局会签《关于联合开展刑事和解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刑事和解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全过程,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效避免了刑事诉讼过程中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时可能带来的其他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已成功办理刑事和解案件59人。 首创不诉走访机制:阳光执法暖人心“敬爱的检察官,感谢你们给了我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如今我已经如期完成学业,并且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日前,泉州市鲤城区检察院收到了一封来自泉州某高校毕业生李某的感谢信。
原来,2011年李某作为山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却因一念之差,窃取了同学人民币1万多元。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泉州市鲤城区检察院受理该案后,发现如果对李某定罪处罚,必然让其人生留下污点,毁了一个家境贫寒但积极向上的年轻人。
面对悔不当初的李某,该院大胆开展不诉走访机制,走访案件的被害人及其家属、李某所在学校的老师、同学、社区的工作人员、街坊邻居,了解相关人员眼中的李某。
检察官通过面对面沟通协调,让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友好关系恢复如初,做到“案结事了”。
五年来,该院通过开展不诉走访,依法对65人做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没有不服不起诉决定的申诉或者信访问题出现,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有效地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一本本厚厚的卷宗、一双双磨破的皮鞋、一趟趟跋山涉水的走访、一句句不厌其烦的话语……这些,就是泉州市鲤城区检察院干警们落实‘四大机制’,保持十年‘涉检零上访’的‘秘诀’。”程和平一语中的。(通讯员 许纾)“